实现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世界近代以来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二三百年前,西方兴起工业革命借科技之力推动社会生产、发动启蒙运动用理性之光促进思想解放,而当时,中国农耕社会自给自足内卷化仍在不断加深,与人类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失之交臂。鸦片战争之后,旧中国被迫卷入现代世界体系,中国人民开始了苦苦寻求现代化之路,但在内忧外患的社会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其25条是多么雄心壮志、前景光明,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终究随着先生逝去而未能如愿。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汽车
启蒙运动时期的沙龙聚会活动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影印件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直到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直到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才走上了光明坦途。从1954年“四个现代化”任务到1964年“两步走”设想,从1987年“三步走”战略部署到1997年新“三步走”战略部署,从新世纪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新时代部署新“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共产党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顾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这条路之所以走得通、走得对、走得稳,就是因为它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立足国情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超过14.1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在人类过去几百年的进程中,西方国家一直占据着发展优势地位,引领着现代化的风潮和方向。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我们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序列,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在世界现代化的新版图上,中国形成了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劳动力市场和消费潜能,成为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增长极和最强劲的动力源。
硬核知识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1956年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把“四个现代化”写进总纲。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前提出的“两步走”设想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对“两步走”设想进行细化:第一步,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硬核知识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部署
1987年党的十三大从国际国内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三步走”战略部署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部署:展望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步,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本质区别,我国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天然蕴含着共富共享的价值追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旨归,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果发展的结果让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导致“马太效应”,就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也违背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搞现代化的初衷。
硬核知识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对马太效应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他认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后,这一概念为经济学界所采用,反映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赢者通吃现象。
弹幕屏语
走过万水千山,我们豪气干云;继续跋山涉水,我们自信满怀。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发展道路千万条,管用适合第一条。
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跃上新台阶,保持新状态。
强国之路擘画新蓝图,勇立涛头争做弄潮儿。
新的起点,新的使命,我们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发展是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为前提的。在现代化进程中,“两个文明”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力,才能推动社会整体跃升、行稳致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使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喜看今日之中国,不仅巍峨的高楼大厦在神州大地遍地林立,强大的精神伟力也在亿万人民心中激荡勃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在创造了极为丰裕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环境创伤。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以极其惨烈的代价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国的现代化绝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而是把发展和保护、利用和修复有机统一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以预见,到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美丽中国将以更高的颜值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国强必霸”似乎是现代化难以摆脱的一个魔咒,大国的崛起往往都伴随着对他国的侵略和掠夺。但时代不同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谁再走弱肉强食、殖民扩张的老路,不仅在道义上会引起公愤,而且在现实中也会碰得头破血流。“计利当计天下利。”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不断以现代化的成就造福自己也惠及世界。
硬核知识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加剧,发生的8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图为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中全副武装的警察在执勤。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