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计划),通俗地说,就是以5年为时间单位对国家重大事项作出安排,指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种国家治理的方式,最早是20世纪20年代末由苏联提出并实施的,对其迅速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历史上通过编制计划推动发展的开端,也是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后来,这种方式被社会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成为规划和调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完成。在此期间,我国先后开工建设了1万多个工业项目,实施了一系列重点项目,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此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我国相继实施了9个五年计划。从2006年开始,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把“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使其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调控。此后的3个五年规划,为我国一步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路径指引。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经过13个五年规划(计划)的持续奋斗,我国已经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①1953年鞍钢大型轧钢厂在生产钢材
②1955年宝成(宝鸡至成都)铁路在建设中
③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④1956年克拉玛依乌尔禾油区在安装井架
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直播实录
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年来最高
2021年4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92.6%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改善;全国林区90.7%的区域植被固碳释氧量呈上升趋势。2020年全国草原区和林区生态质量、全国林区固碳释氧水平达2000年以来最高。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
“辨方位而正则”。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作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是遵循基本规律、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实际的审慎战略考量,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这一科学判断从理论逻辑中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在此基础上作了新的阐发,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需要经历不同发展阶段。据此,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们党提出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这一科学判断从历史演进中来。实现民族复兴是100多年来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顽强斗争、艰辛探索、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今天,民族复兴迎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硬核知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过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科学判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一科学判断从现实条件中来。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努力,到“十三五”规划收官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之锚”和“动力之源”。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新发展阶段是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硬核知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看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不是凭空臆断的,也不是生编硬造的,而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精辟概括了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