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绕不开的一道坎

大到轮船、装备、钢材,小到纽扣、螺丝、笔芯……“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中国商品风靡全球。曾几何时,“中国制造”被贴上了廉价、低端的标签,“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让人扼腕。而如今,中国高铁、手机、电脑等高端产品享誉世界,“中国质造”异军突起,在国际产业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高科技产品走出国门,广受欢迎

直播实录

品质国货出海渐成潮流

近年来,在出行工具、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一些中国品牌紧跟国际市场需求,抓住机遇,走出国门,有力地提升了品牌国际知名度,有些还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新兴力量。这股品质国货出海潮,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品牌不断提升的自信。图为参加国际时装展览的中国服装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华丽转身,反映了近些年来中国主动提升质量和效益所作出的努力。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科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中国向质量进军的路线非常清晰、脚步愈加稳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是总结发展经验规律、综合国内国际因素作出的治本之策。

转变发展方式使然。过去很长时间,我国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也产生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后果,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以2012年为例,中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1.4%,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居世界第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我国大力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正处于换挡升级、胶着拉锯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方向、咬紧牙关,坚决摒弃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质量和效益提升上来。

解决主要矛盾使然。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所谓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对质量的要求,“需求清单”不断拉长扩容,实现从满足“有没有”到追求“好不好”的跃升,从只能“单一化同质化”到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进阶。“十三五”期间,我国恩格尔系数总体下降,从2015年的30.6%降至2020年的30.2%。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够生产更多高端的产品,提供更多舒适安逸的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消费升级迭代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

硬核知识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物支出金额占消费支出总金额的比重。这一概念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他认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重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恩格尔系数越小,这个国家的人民富裕程度越高;恩格尔系数越大,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就越低。

赢得国际竞争使然。从世界以往的历史看,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体量规模固然重要,但更为长远的是质量提升。当今世界十几个高收入经济体,在发展中无一不经历了质量提升的过程。现在的德国制造可谓有口皆碑,奔驰、宝马、大众、西门子等品牌驰名天下,殊不知100多年前德国产品有着不堪的历史,曾经也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德国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臭名远扬、广受诟病。19世纪后期以来,德国为了洗刷耻辱,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制度,实施了一揽子硬核的措施和政策,使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大为改观,奠定了100多年来德国制造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的重要关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的关键一招,是未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制胜法宝。

他山之石

日本“质量救国”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从战争的废墟中寻求工业发展之路,日本开始实施“质量救国”战略,将产品质量升级放在与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立国、贸易振兴等同等重要的地位,并通过设立国家级质量奖——“戴明质量奖”等激励措施,大力推动企业全面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和企业,提升了“日本制造”的声誉与形象。

韩国质量强国梦

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为了提升本国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先后出台了《产业标准法》《产品质量管理法》《工业标准化10年计划》《重化工业发展计划》等一系列法律和规划,通过举办国家质量管理大会、制定国家质量名匠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小组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强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将质量管理推向更高层次,使工业产品和企业成为韩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 wAmLfHFmqDAzetI+zbW5+6NlNTAkh0Qmp5HEknV5YbxTty7U7NpYPR6o59RjuIT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