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五四风雷

1919年5月,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山呼海啸、气冲霄汉般爆发了!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分界点的重大意义,它像一声惊雷,炸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震惊了帝国主义列强,炸出了一个中国历史的新时代。邓中夏自始至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这场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

5月的北京,春回大地,柳绿花红,是一年中最具生命力的季节。但1919年5月的北京,却笼罩在一片暗淡悲哀的愁云惨雾之中。

这一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头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斗争的结果。战争发起者德国,在1897年强占了中国的山东半岛胶州湾。与中国只有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就对中国饱藏虎狼之心,对胶东半岛垂涎三尺,于是在1914年8月借对德宣战之机,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所谓租借地。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既然是参战国,战争胜利了,德国侵占中国的地盘理应还给中国。但北洋政府为了从日本获取贷款,用于自己组建军队和贿选开支,在日本的威逼下,竟然由驻日公使章宗祥向日本递交换文,“欣然同意”把德国的租借地转给日本。这样,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不仅没有在战后收回自己的权益,反而被日本扩大了侵略。而这个“换文”,又为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提供了借口。

这时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又换成了徐世昌。徐世昌是北洋军阀中的元老派,有点像历史上的宋徽宗,画画很有一手,字也有瘦金体的味道。但军阀的本质决定了其投降卖国的本性。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平会议”召开,北洋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的身份,挺着胸脯走进会场,提出取消列强在华各项特权等要求。但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明文规定把昔日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的代表居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

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非常关心会议的召开情况。邓中夏在《国民》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把帝国主义在会上的罪恶勾当及时报告给广大民众。5月1日,北洋政府妥协投降的消息传回中国。这犹如晴天霹雳,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惊和愤怒。北京的学生更是义愤填膺,群情激昂。当天下午,邓中夏等在《国民》杂志社紧急召集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商议,讨论应对办法,并以《国民》杂志社名义,通告北大全体同学。

5月3日晚,北京全体学生大会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学校都有代表参加,邓中夏等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学生情绪激愤,怒火中烧,有写血书的,有意欲自杀以警示国人的,会场上哭声不断,吼声震天。会议号召大家奋起救国,要求中国专使坚持不在协议上签字,同时通电各省,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共同举行游行示威,号召北京的学生于第二天下午齐集天安门,举行北京学界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一个浓墨重彩改写中国历史的庄严日子,一个伟大民族浴火重生的辉煌日子!这一天,北京城晴空万里,云淡风轻,但人们只觉得头顶阴霾密布,心底风急云生。下午1点多钟,北京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打着横幅,举着标语,高喊口号,挥舞着各色各样的旗子,冲破军警阻挠,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会聚。游行示威的学生在天安门前通过了由许德珩、邓中夏等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接着,同学们高喊“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浩浩荡荡向外国使馆聚集区东交民巷进发,目的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民的意志,要求帝国主义国家改变在巴黎和会上牺牲中国利益的决定。

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国在这里设立使馆,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东交民巷成了国中之国,帝国主义在这里拥有驻兵特权,却不许中国人在这里居住,不许中国政府在这里设立衙署,中国政府对东交民巷的事务完全无权过问。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毛泽东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由此洗刷了半个世纪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

北洋军阀政府连争取正当的民族权益都噤口卷舌,就更不敢触碰列强的一根汗毛了。因此学生游行队伍顺着尘土飞扬的灰沙土路来到东交民巷西口,被北洋政府的军警强行拦阻,相互僵持达2个小时。由于不能向帝国主义国家陈情抗议,找不到冤头就找债主,学生们一呼百应,由此向北,去找与日本密谋“二十一条”的卖国帮凶曹汝霖问罪。

曹汝霖当时住在北京的赵家楼。赵家楼位于北京长安街东端之北。从东交民巷到赵家楼,有近10华里的路程。大家一路上高呼口号,向路边的人群进行爱国宣传。愤怒在人们的心头越聚越多,怒火在人们的心中越烧越旺。游行队伍到达赵家楼曹宅门前,已是下午4点左右。人们憋压很久的怒火,犹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射出来。

这时的曹汝霖,是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也就是北洋政府的交通部部长。但段祺瑞执政时,曹汝霖是军阀政府的外交次长,即军阀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屈辱卖国的“二十一条”,就是曹汝霖在军阀政府授意下,与前后两任驻日公使陆宗舆、章宗祥相互勾结,在日本人诱逼下炮制出来的。为了军阀私利,曹、陆、章和北洋军阀同流合污,数典忘祖。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就是拿着这些所谓条约,逼迫中国人吞下列强酿造的苦果。冤有头,债有主,爱国学生的斗争目标,很明确。

签订“二十一条”时,曹汝霖费尽心机,奴颜婢膝,并亲自送到日本公使馆,之后又假惺惺称自己“心感凄凉,若有亲递降表之感”。明知是投降卖国,还不顾廉耻地去干,显属卖国贼无疑。

卖国贼总想着卖国。全国抗战开始后,曹、陆、章做了汉奸。曹汝霖成了伪华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陆宗舆被汪精卫伪国民政府聘为行政院顾问,章宗祥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咨询委员。后曹汝霖担任伪职,但未给日本人出力。

5月4日,曹汝霖十分嚣张,非常狂妄,不仅要求警察总监加派200名警察守护曹宅,还让章宗祥和日本人来到自己的家里,密谋于暗室,商讨对策,公开向爱国学生示威。学生们到达赵家楼时,曹宅内外警察林立,曹宅门窗紧闭,一个人影都不见。数千名的学生在曹宅外怒不可遏,高呼口号,曹汝霖等人在室内充耳不闻,谈笑自若。此情此景,激怒了正义的学生。几个同学跳上围墙捣毁铁窗,冲入院中打开大门。这时曹、章不淡定了,仓促间一个躲入箱子间,一个钻进锅炉房。学生们冲进曹宅,冲到室内。而大厅内竟高挂着日本天皇画像!这哪是中国人的住宅?分明是日本强盗的贼窝!怒火变成烈火,呼喊变成行动,同学们把天皇的画像捅了下来扔在地上,又找来汽油泼在上面。同样来自三湘大地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匡互生,取出身上的火柴,“嚓”的一声,点着画像。画像遇火即燃,烈焰腾腾地跳跃起来。画像中的日本天皇仿佛被烧得瑟瑟发抖,鼻斜眼歪。

这把火,烧毁了日本天皇的画像,烧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也烧出了中国人的骨气。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肆意杀人放火,烧得多少中国家庭家破人亡,烧得中华大地哀鸿一片,其最野蛮的一把火,是烧毁了举世皆知的瑰宝荟萃的圆明园。赵家楼的这把火,是正义对非正义的必然惩罚,是对汉奸卖国贼的严正警告。正是这把火,使五四运动与一年前要求收回山东半岛的学生陈情抗议,有了完全不同的斗争结果。

天皇作祟,汽油相助,火势迅速在室内蔓延,在大厅内熊熊燃烧。大火烧着了室内的家具陈设,也把章宗祥烧得像只老鼠,从锅炉房“刺溜”一声蹿了出来,不要命地奔向后门,企图逃脱,被愤怒的同学们堵了个正着。一把把小旗杆对着卖国贼的脑袋乱戳乱打,章宗祥哭爹喊娘,头破血流。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最后还是靠着日本人保护,才狼狈逃脱。而曹宅的50多间房屋,也被这把火烧毁了10多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

曹宅起火半小时后,北洋政府的大队军警赶到。未及离开的学生被反动军警野蛮逮捕。被捕的学生共有32名,其中北京大学学生20名。

同学们被捕后,邓中夏立即和李大钊及各学生社团负责人研究对策,全力营救。当天晚上,北京各校学生进行集会,会上作出决定:请蔡元培校长等出面营救被捕学生,同时把全校同学组织起来,坚持斗争。北京大学成立了负责整个学生运动的干事会,设总务、文书、纠察等股。邓中夏负责领导文书股,主要任务是对外宣传,负责编辑出版《五七》小报,进行舆论斗争。

从5月5日起,北京各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各地。北京学生被捕的消息,引起举国上下的极大震动。济南、长沙、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学生、工人和社会各界,或发出通电,或上街游行示威,纷纷抗议北洋政府镇压学生的暴行,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5月6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被选为总务干事。5月中旬,学生联合会派邓中夏到湖南,向毛泽东等介绍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随后,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向民众开展宣传活动。而北洋政府也决定孤注一掷,开始大肆逮捕爱国学生。6月3日这一天,北京有170多名学生被捕。军阀政府的倒行逆施吓不倒爱国学生,第二天,学生们按照计划,以50人为一批,连续不断、前赴后继,分头到街上演讲。前面演讲的学生被军警逮捕,后面的学生立即跟上。到5日上午,被捕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

北京政府的残暴行径,引起北京各界群众的强烈反对,也激起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活动。而工人阶级的支持,为五四运动注入了强大动力。6月5日,2万名上海工人开始罢工;6月6日到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等也相继罢工,罢工人数达到六七万人。之后,京汉铁路、京奉铁路及九江的工人,都举行了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的民众也加入请愿的行列,一些洋车工人甚至把一天做工的血汗钱都拿来给学生买烧饼、茶水。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和声援。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致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要求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

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1919年6月11日,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陆、章的职务。徐世昌也装模作样提出辞职。鉴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出席巴黎和会签字仪式;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最终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规定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青岛海关、胶济铁路等均归还中国,驻在青岛、胶济铁路的日军立即撤退。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全国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它直接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因其势如暴风骤雨,声似雷霆万钧,又被称为“五四风雷”。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出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运动的直接领导者。 gCs62yoMJdiPpSG4kIo6L6D7szz+WgAQyIE1II31z++Yk6Q2OraPlYoFeVRODWh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