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利群助人

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各种新思潮以更迅猛的速度,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恽代英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广大的先进知识分子,不能仅仅怀有忧国忧民的豪情壮志,更要有拯救中国的历史担当和实际行动。

恽代英决心团结更多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生动地用行星、太阳作比喻,希望扩大团体,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拯救国家的大团体,与落后的黑暗势力作斗争。1919年秋,为寻求改造社会的手段,恽代英按照“新村主义”的构想,与同道青年一起尝试建设起了新村。年底,他又同王光祈、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了工读互助团。恽代英对社会新生活的向往,得到林育南、李书渠、廖焕星等人的热烈响应。他们决定创办一个经销各种书报的进步商店,实行一部分财产公有,作为在城市实现新生活的基地。

1919年12月的一天,就在书社筹建的关键阶段,一位身穿灰布长衫,肩挎着一个白布包袱的高个子青年人,找到了恽代英,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自我介绍道:我叫毛泽东,来自长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恽代英见到毛泽东十分高兴。他们之前已有书信来往,这次见面更是一见如故。两人畅谈革命理想,交流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经验。

原来,毛泽东是率领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的代表团赴京请愿时路过武汉,特意来会见恽代英的。他在湖南第一师范,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学生公开打出驱张的旗号,发动全省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并派出代表分赴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揭露张敬尧的倒行逆施,争取全国人民的支持。

在毛泽东和恽代英相处的日子里,他们每天在一块谈天说地。毛泽东将起草的《驱张宣言》交给恽代英看,他看后赞叹道:“真是振奋人心,大快人心!‘饿狼之兵’‘猛虎之政’不能不除!”恽代英立即将《驱张宣言》印成传单,安排互助社、仁社成员在武汉三镇广泛散发。

恽代英也将筹办利群书社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并希望毛泽东在武汉多住些日子进行指导,毛泽东幽默地说:“君处湖之北,我生湖之南。我也有不少问题要从你这里借取他山之石啊。”

毛泽东对利群书社的筹备很是赞赏,给予了一些建议。他觉得办书社是个好办法,打算自己回长沙后也办一个书社,但苦于没有资金。恽代英热情地帮着出主意:“我可以为你做信誉担保,还可以帮忙联系陈独秀、李大钊先生,他们都热情支持青年,也可以请他们做担保,这样的话,你们购进书籍,就和我们一样享受极大的优惠,我们还可以互通有无,彼此进步。”于是,他们根据两地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个相互支持合作的方案。

1920年2月,利群书社在武昌胡林翼路十八号正式开业,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务群众”。书社以互助社为核心,吸纳了武汉地区的日新社、辅仁社、健学会等团体的不少成员,成为各个进步社团的联合体。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每天自己动手整理书店,出售书报,为前来的读者提供服务。书社打烊后,他们一起学习讨论,各自总结,填写自省表,检查自己当天是否做了利群助人的事,并对错误的思想言行开展自我批评。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920年9月,《湖南大公报》刊登了一则长沙文化书社的开张广告,这正是毛泽东发起成立的进步书社。广告上清晰地注明了书社的担保人是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恽代英兑现了他的承诺,长沙文化书社向外埠订购图书时能和利群书社一样,免去押金。利群书社和文化书社两个书社关系紧密,互相帮助,成为华中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两大阵地。

在这两个书社里经销各种进步刊物,有《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格斯资本论入门》《阶级争斗》等马恩著作和《新青年》《共产党》《每周评论》等几十种,每天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和群众订购、阅读,就像一盏明灯一样,给处在彷徨中的青年带来了光明。许多人就是在这里阅读了进步书刊,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党早期的著名理论家萧楚女,就是在利群书社刻苦自学,打下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进步大律师施洋也是书社的热心读者,在这里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渐摒弃了无政府主义,通过革命的实践,最终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0年下半年,武汉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会员经常来这里阅读马恩著作、讨论时事,并举行读书报告会,开展各种活动。利群书社不仅是武汉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也是武汉地区进步青年的对外联络点。它介绍新文化,跟《新青年》《少年中国》等杂志社都有业务往来,和北京、上海、长沙的进步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

为进一步扩大利群书社的影响,恽代英和林育南、李求实、林育英等人,还在黄冈县回龙山创办了浚新小学,在武昌大堤口创办了小型的利群毛巾厂,毛巾厂的所有成员均实行半工半读。利群书社的成员,经常到这里参加劳动,以此作为他们准备实现共同生活的试验点。

闷热的天气渐渐转凉,利群书社的活动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更加活跃。这个秋天,恽代英一直沉浸在繁忙的翻译工作中。原来,他受陈独秀的委托,翻译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起先他并没有非常热心,开始翻译后,他发觉这本书不但命题新鲜,而且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穷,他迷上了这些新思想,下决心以每天上万字的速度,争取半个月全部译完。

当翻译到极为精彩的内容时,恽代英忍不住同身边的朋友们分享起来。年轻的朋友们听到这门新学问,也着迷了,后来大家一致要求恽代英脱产翻译,白天属于恽代英做的书社杂务,他们全包了下来,条件是每天晚上恽代英要把当天翻译的精彩内容讲给他们听。就这样,那段时间利群书社的晚上,俨然成了属于恽代英的阶级斗争学说的“晚训班”。这对大家的思想转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翻译进展很顺利,这本书在1921年1月由新青年社作为“新青年丛书”第八种出版。书中阐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早期革命思想的发展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也深深地影响了广大进步青年的思想。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曾在陕北对采访他的埃德加·斯诺回忆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争斗》,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wtuCqfHJJU4Tqe2NQYKy9osilvzJrJjaaIkJnAnfI89hxYtI3xhXYSkOqGYzMML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