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恽家奇男儿

1895年4月,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这一系列的条款,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华民族滑向苦难的深渊。然而,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民众依然在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一年8月12日,湖北武昌老育婴堂一幢挂着“毗陵恽寓”门牌的大宅子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是恽家的第二个男孩,在多子多福的传统社会里,家人自然是要欢天喜地地庆祝他的降生。父母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能成为光耀门楣的英杰之士,于是按照行辈字给孩子起名代英,号子毅。

恽家祖籍是江苏武进县小河石桥湾恽家村,是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恽元复博学多识、腹有诗书,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对他颇为赏识,以候补知县分放湖北,举家迁到武昌。恽元复有5个儿子,代英的父亲恽爵三排行老二。他为人平和,古文底蕴深厚,以“候补府经历”的资历,陆续在湖北省内的一些州县官府内充当幕僚。

恽代英的母亲陈葆云,湖南长沙人,是恽元复好友陈寿椿的三女儿,两位老友意气相投,便促成了儿女们的姻缘。陈葆云嫁入恽家后,前后生下4个儿子,在封建大家族里很受敬重。代英的大哥叫代钧,三弟叫代兴,小弟叫代贤。小时候,母亲是四兄弟的启蒙老师。母亲平时教他们兄弟诵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以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传统典籍。恽代英6岁就进了恽家私塾,跟家族里的堂兄弟们一起学习,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比同龄孩子更多的聪颖和悟性,很受族中先生的赏识,识才爱才的教书先生不自觉地给他开起了“小灶”,有意多教他一些文化课。

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办学校。恽代英被送到龙正初等小学堂学习。190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就读。在这里,他的才华进一步显露,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不但常常有奇思妙想,而且直抒胸臆、见解深刻。

刚入学不久,国语老师李沅衡布置了一篇作文,当批改到恽代英的作文时,只读了几句,便被深深吸引住了,那充满气势的排比句、引经据典的哲理名句、入木三分的独到分析,哪像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手笔。李沅衡带着疑问,把恽代英叫到了身边,问他:

“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

“是的,先生!”

“你在家都读过什么书籍?”

“小时候跟随家母读四书五经,这两年开始读一些……”

恽代英恭敬地回答着先生,把这几年读过的书跟先生说了一遍,李沅衡频频点头,不时问两句跟恽代英所读的书有关的知识,恽代英都回答得头头是道,李沅衡越发喜欢上这个弟子了。

待恽代英离开后,李先生继续批改作文,大段圈阅,读到最后,不禁拍案叫绝:“奇男儿啊!奇男儿!”从此,李先生经常向其他老师和学生推荐恽代英的作文,有师友来访,他都忍不住夸耀他的得意门生:代英这孩子了不得。

恽代英从小喜好读书,一读起书来,如痴如醉、废寝忘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书痴”。他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这让原本有些不喜欢交际的他逐渐开朗起来。有一段时间,一到傍晚,恽家孩子们就围在一起,听恽代英讲“三国”。每当讲起里面的历史人物和精彩故事,他绘声绘色,让孩子们“乐不思蜀”,忘记了回家。

恽代英生在武昌,经常跟着家人到长江边观看长江景色。有时迎着夕阳,望着水天一色;有时看着雾锁大江,虚无缥缈;有时遥望对岸,郁郁葱葱……他常常凝视着大江东去、浩浩荡荡的万千气象,不说一句话,脑子里升腾起无限遐思。长江,中华民族的又一条母亲河,以它的博大胸怀滋养着华中大地,也陶冶着恽代英小小的心灵,他是多么希望长大后,自己的心胸和人格能够像长江一样波澜壮阔。于是,他把自己的房间称为“爱澜阁”,把自己的文稿定名为《爱澜阁文稿》,日记也称为《爱澜阁日记》。

1908年,恽代英小学毕业,按照当时清政府的规定和他的出色成绩,学校打算推荐他去美国留学深造,但母亲觉得他还小,舍不得让他出国,谢绝了学校的建议。这时,父亲恽爵三被任命为襄阳老河口盐税局局长,全家人就移居到老河口。那儿条件差,没有学堂,只好由母亲陈葆云挑起教育孩子的重担,让他们兄弟在家自学。母亲把“自省、自学、自律”作为家教原则,教育孩子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写日记,把自己每天做人做事、所思所想都如实记录,并自我反省,知错就改。这对进一步养成恽代英坚毅、坦荡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恽代英,更多地思考人生,探索世界。他读了很多书,有《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战国策》等传统典籍,从中吮吸着“修身”“立志”的思想。恽代英特别喜欢梁启超所著的《饮冰室文集》,喜欢吟诵里面的《少年中国说》,激昂向上的文字让他大为振奋,爱不释手。当接触到戊戌变法中为变法而死的爱国志士谭嗣同时,他十分敬佩谭嗣同的浩然正气,觉得做人就应该像谭嗣同那样,为了救国救民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后来回忆这段岁月时曾写道:“我常回想到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所想象的只是‘中流击楫’‘揽辔澄清’的人格。”

父亲视野开阔,已经认识到外文的重要性,便请老河口邮政局局长罗衡甫为4个孩子教授英文。在罗老师的悉心教育下,恽代英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恽代英在邮局看到了各地出版的新书目录,大开眼界,经常拿一些零花钱去购买喜爱的书籍。他选了很多西方社会科学的书籍和一些文学名著,开始接触了卢梭、孟德斯鸠、康德、达尔文、莎士比亚等人的著作,以及林琴南翻译的西方小说。从此,他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加废寝忘食地读书,以致眼睛到了高度近视的地步,早早地戴上了眼镜。

1911年冬天,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老河口,不久,襄阳也举事了。随之而来的,父亲恽爵三盐税局局长的职位不复存在。但恽代英几兄弟的心情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有不小的兴奋,他们果断地剪掉了脑后的长辫子,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FgWJbibEdJWFM/j0Ueb4i0RcUI+oBQ08Ev2JcbqkKI9QIeGEzRjEjYoqBtQqyd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