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原名彭修道,乳名隆兴,1907年9月9日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耕读世家。祖父彭汝澜,粗通文墨,喜欢拳术,是个颇有见地、有涵养的人。彭雪枫自四五岁起,便跟着祖父读书习字,听他讲《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和《说岳全传》的故事。祖父绘声绘色的讲述,让他听得痴迷,他想:“诸葛孔明真聪明,他那把能摇出锦囊妙计的羽毛扇,我要是有就好了。”
祖父十分自豪地说:“别忘了,这孔明先生还是咱南阳卧龙岗人,和咱是老乡呢!”
“孔明真厉害,谁干坏事都瞒不过他,他的武功一定很高,会‘飞’吗?”“孩子,人家诸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家凭的可不是腿上功夫,要想成就大事业,不能光练‘一人敌’,重要的是学会‘万人敌’。”彭雪枫挺有志气,每天天不亮就自觉跟随祖父彭汝澜练武,寒暑易节,从不间断。祖父对彭雪枫要求近乎苛刻,他把威严和慈爱交织在一起。彭雪枫是个爱较真的孩子,祖父交代的话,他都会一丝不苟地照着去做,而且做得很认真。在练武过程中,他每天早练晚学坚持不断。为了练习快跑,他在小腿肚上裹上铅丸,长跑中,铅丸磨破了腿上的皮肉,他也没叫声苦。为练习骑马技巧,他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也不放弃。
彭雪枫还没到上学的年龄就能熟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和《出师表》等。他不但说话头头是道,而且还能写好多汉字,左邻右舍都夸赞彭汝澜教育有方,纷纷让自己的孩子以彭雪枫为榜样。伯父见彭雪枫天资聪颖好学,便嘱咐彭雪枫父亲彭延泰送他到镇平县城仓房街初级小学读书。彭雪枫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秀,1919年免试升入镇平县察院高等小学读书。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彭雪枫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彭雪枫的少年时代,是近代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在彭雪枫的家乡宛西一带也是“豪强”并起,土匪们啸聚山林,为害一方,还时常窜入村庄,不是抢东西,就是拉牲口,还向老百姓要钱要粮,害得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的春天,又有一“杆”土匪窜到了七里庄,村头顿时枪声大作,火光冲天。听说土匪进庄了,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向村外逃去。彭雪枫的父亲也带着全家跑到村外的茂密树林里隐蔽起来。这时,彭雪枫忽然想到村里寡居的李奶奶还没有出来,他担心李奶奶受到土匪的伤害,于是不惧危险,又跑回到村子,拉着李奶奶来到村外,直到把李奶奶安置到安全的树林里才离去。事后,李奶奶逢人便夸彭雪枫心眼好。村子里的大人们听说了这事后,都说他“人小心大”,将来定能成大器。
彭雪枫在镇平县察院高小读书时,不但是个勤奋好学的“模范娃”,也是一个机智勇敢、疾恶如仇、正义感强的阳光小少年,每当遇到不公平的事,他都要奋不顾身地上前去管一管。
班里有个地主的儿子,经常拿着像望远镜这样的“洋玩意”,向班里的同学们夸耀自己家里富有,但又不许其他的孩子观看,以示对这些穷苦孩子们的鄙视。彭雪枫很是看不惯他的这种行为。有一次下课后,那个地主家的儿子再次摆弄他的“洋玩意”,还故意戏弄别的同学,彭雪枫实在是忍不住,走上去一拳头将他打倒在地,替穷人家的孩子们痛痛快快地出了一口恶气。
有一天,彭雪枫和二弟宝兴去县城办事,走到一家玉石铺门前,只见一个老者扯着一个差役苦苦哀求:“那‘透光玉’‘点翠玉’是俺的珍贵家当,你就行行好留下,拿点别的吧!”差役一脚踢在他的身上:“滚开!老东西,你活得不耐烦了,我拿你的玉是看得起你,这是拿去孝敬县太爷的,如不识相,我就把铺子给你查封了。”老者的手扯得更紧了,哭着说:“这是我们一家老小的命啊,官爷,您就行行好吧!”周围群众慑于差役的淫威,只是小声指点议论,敢怒不敢言。
“慢着,把东西放下!光天化日之下,真比土匪还土匪!”彭雪枫挺身而出。
“你……你是谁……敢来这里管老子的事。”差役见是一个小孩子,不屑一顾地骂道。
彭雪枫不由分说,上前猛地反剪差役的双手,双腿一用力,刚才还耀武扬威的差役就半跪在地上动弹不得,彭雪枫接着一使劲,两块宝玉从差役紧攥的双手里滑落下来。
老者连忙拾起两块宝玉,不禁老泪纵横:“这是我的命啊……这是我全家的命根子呀!”
彭雪枫往前一推,那差役结结实实地来了个狗吃屎。彭雪枫跨前一步,抓住差役的头噼里啪啦的就是几个耳光。
“好汉少爷饶命!好汉少爷请饶命!”差役一边磕头,一边不断求饶。
“暂且给你点教训,下次再让我碰见,定不饶你!滚!”
差役歪歪斜斜地爬起来,捂着半边脸狼狈而去。围观的群众齐声喝道:“打得好,打死这害民贼!”
那老者一下子跪在彭雪枫面前:“多亏恩人啦!要不然我全家就……”彭雪枫赶紧拉住他:“老人家且莫如此,只是这差役太可恶,你以后要小心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