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时代文明实践“八字工作法”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委书记 闫 旭

通过三级班子“领”,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政策资源“融”,推动各类资源集聚,提升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1.党政统筹,系统推进。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明确要求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班子常态化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每名成员包保一个所(站、点),直接联系、参与一个文明实践项目,把文明实践与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党政同责、系统推进的局面。

2.统筹资源,整合盘活。统筹30多个区直部门,建立七大服务平台,并将有影响力的新型农业合作社、非公企业等组织纳入文明实践体系,设立文明实践基地和文明实践点,形成“中心+所+站+点(基地)”四级联动的阵地体系。

3.统筹力量,三级共建。在机构、权属、设施不变的前提下,由省、市、区根据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对文明实践力量进行统筹整合、功能融合、优化配置、共享使用,实现文明实践资源三级共建共享。

坚持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为主线,在文明实践中心设立“理论转换厨房”,以志愿服务“帮”为主要形式,在理论传播上出实招。

1.围绕“谁来讲”,在队伍上实现多元化。邀请中央、省、市理论名家,调动本地党校教师、思政课教师、机关干部等资源,吸纳乡土文化人才、百姓名嘴和广大年轻人加入理论宣讲队伍,持续加强宣讲队伍建设。90岁的梁树昌退休前是九台图书馆的馆长,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制作70多本报纸剪集册、1万多份简报、50多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摘录》,写出7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成为“理论转换厨房”的“名厨师”。

2.围绕“怎么讲”,在形式上实现分众化。注重分层次转换,生产准确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正味”产品、接地气的“土味”产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产品60余个。线下以“理论大篷车乡村行”的形式,开展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宣讲500余场;线上依托“边台微学堂”“边台抖学堂”“边台雅学堂”等载体,以网络化、移动化的方式传播科学理论。

3.围绕“讲什么”,在内容上实现通俗化。推出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的原汁原味“精品菜”,便于群众选择的“丰收菜”,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解决群众现实困惑的“农家菜”,用寻常话、寻常事、寻常路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走好群众路线,以百姓需求“引”,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品牌,以品牌项目“聚”,集聚人气、整合好现有资源,以基层能人“带”,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实践主体,最终实现群众“享”的目的。

1.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下村屯、万名党员进农户”等文明实践大调研活动,运用文明实践云平台、“同心圈、连心网”五级微信群,畅通信息渠道,“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征集民需,在掌握思想现状、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上,及时研判群众真实需求,为制定政策、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提供依据。

2.拓宽群众参与路径。通过中心策划、行业推送、社会孵化、群众首创等方式,策划开展“理响边台”“村风筑梦村歌大赛”“满族丰收节”“微光助学”等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项目,形成“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在哪里”的浓厚氛围。

3.接牢对接群众端口。通过基层推荐、实践选拔、实地调研,挖掘基层5400多名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能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分子,建档立卡,管理培养,实施“领头雁”工程。借助他们善于接近群众、便于开展工作的优势,在打造文明实践“一张网”中发挥好纽带和桥梁作用,把端口接牢,源源不断地传输文明实践“信号”和“能量”。

坚持创新机制“推”,着力在探索机制、创新制度上下功夫,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动力。

1.建立“中心吹哨、各路必到”的联动机制。发挥区委常委会、文明实践中心联席会、行业工作会的作用,统一研判,解决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形成中心主导、成员单位联动,协调统一、整体推进的格局。

2.建立“制度说话、群众评价”的考核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作为干部晋升、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指标。

3.建立“群众点餐、中心买单”的服务机制。研发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形成中心统筹制单、群众按需点单、平台精准派单、志愿服务团队接单、多元综合评单的机制,完善服务闭环。

4.建立“投入合理、产出高效”的保障机制。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500万元,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以来,累计投入3077.35万元打造阵地、开展活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行和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Y6s8+lrma2SWYWv1ew3LipKvICdh9Fi4Mu/dhOHsJd4DprfLAhn03+uc6Hw/D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