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构建有力有序的工作推进体系
1.建好组织体系。始终坚持把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重大改革课题,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县委书记把中心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加强对中心建设的调研指导、统筹调度、资源配置,把全县各部门都调动起来,深入思考、主动谋划、务求实效,真正形成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全县“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避免宣传部门单打独斗,这是推动文明实践的基本体系。
2.建好制度体系。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强化制度体系的设计完善。围绕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等决策部署,重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融合推进。建立完善“探索推进、考核评价、激励奖惩、日常调度”等基本工作制度,确保这套体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力有效。
3.建好保障体系。强化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整合。县委加大工作的保障力度,做好活动阵地、人员力量、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基础性保障,避免另起炉灶、铺张浪费、华而不实。在活动阵地建设方面,真正把农村党员活动场所、文艺文化活动阵地等各类村级活动场所盘点出来、整合起来。在人员力量方面,加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人员综合使用,推进县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融合建设,同时加强对服务群众、事关民生的重点职能部门力量的整合。在资金保障方面,每年安排相应工作经费,积极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专项资金)、整合农村涉农项目资金等方式,激发基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紧扣目标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1.强化工作融入。站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县委县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以及长期想解决而没能彻底解决的难点入手,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路径,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真正成为破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难题的有效方法。
2.强化部门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是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平台。县委加强部门协调调度,围绕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明确相应工作目标任务,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且让部门牢牢把握促进业务工作、破解问题这个原则,最后各记其功、共享成果。
3.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好党组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力、公信力、号召力,并将其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创新方法,发动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找准方法载体,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1.找准群众需求点。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把志愿服务聚焦到群众本身,找准志愿服务与凝聚群众、满足需求的结合点,积极谋划创设有利于激发更多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
2.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总体要求,紧扣群众对文化生活、改善家乡面貌等这些最集中、最广泛的集体需求,龙里县探索创新“山歌伴飞新思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比武”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带动了多数普通群众的积极参与,破解了政策理论宣传深度、广度不够,乡村建设发展中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等现实难题。两年来,全县10余万群众被动员发动起来,思想认识逐步提升、角色逐渐转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思想基础。
3.找准工作方法。一方面,动员发动群众是从思想引领到行动表达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消除群众长期以来的“等靠要”思想,首先得消除党员干部的“等靠要”思想。县、镇、村三级党组织要培养和教育党员干部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敢于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地去了解群众、解决问题、化解情绪,既做到有勇气、有方法、有智慧,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点、地域特色,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区域化、网格化地动员发动群众,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不搞“一阵风”“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