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军,临沂市君发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沂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爱心企业家,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奋斗者,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省道德模范等。临沂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团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齐鲁时代楷模等称号。)
还是从头说起吧。
我发起成立了临沂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团,我是团长,从成立到现在,不过几年,就有八九千志愿者齐心干这个事儿。
我叫徐军,好多人看我领着这么多人,越做越有起色,好像我有参军经历,或者当过军官,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啊。其实,我就是个农村人,做点儿生意才离开老家。我是 1966 年生人,我们这代人起名字,不是国就是军,全国学习解放军,那时候大喇叭里天天唱。
我做慈善,是从 2003 年开始的。当时,有人组织到沂南县去献爱心,也叫上我。我想,去就去吧,就是给贫困家庭出点儿钱,咱是做生意的,为社会献爱心也是应该。
到了沂南县,大家分别到农村走访。我进了那家的门,唉,真是……震惊啊。十几年里,我光忙活自己的事儿,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生意经,农村的情景,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没想到还有这么困难的。那是个腊月天,很冷很冷,那家的院子,就是小矮墙围着,两间破屋,屋檐上挂着很长的冰溜子,可是屋里连炉子也没点,进去像冰窖一样。一个小男孩儿,也就有八九岁,没有了父母,就跟着爷爷过。孩子穿得很单薄,几层单衣套着,又破又脏,可他还在那里做作业。我看到,孩子捏着铅笔的小手几乎冻僵了,黑乎乎的手背上全是裂开的血口子,两边腮上是冻疮。祖孙俩睡觉的炕,破席子都成了片片,破被子、烂枕头就堆在炕脚。我们来了,爷爷朝我点点头,孩子抬头看看,也不说话,表情漠然。
到了另一家,家境更惨。屋怎么破我就不说了,有个小女孩坐在炕上,围着被子。孩子也是八九岁,我看到她腰弯着,头往前伸,面黄肌瘦。原来,孩子背上长了一个瘤子,像小盆那么大。孩子没妈了,她父亲说,医生看了,必须动手术,如果不动,瘤子就会慢慢长,最后压迫到心脏,孩子就活不长。可是光手术费就得十几万,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拿不出来,只好就这么受着,等死。
我说不出话来,临走掏出三千块钱,给了孩子的父亲。
走出村庄,我的心情很沉重,回到单位还是放不下,忙完了身边的事儿,一静下来我就想,在办公室里也想,躺在床上也想,想得深了就暗暗地流泪,那些日子我就为这些孩子难过,咱也是从孩子时候过来的,受过苦,受过难,尝过辛酸的滋味。
我老家是兰陵的,我们那个村叫芦塘。姊妹兄弟多,全家就住在三间小土屋里,生活很困难。我说了你可能不信,我三年没吃一个鸡蛋。二哥和我都没有上完中学,我学习很好,可是上到初中就辍学了,是含着眼泪丢下了书包……(不语)我就想怎么能拉巴拉巴这些孩子,尤其是孤儿。可那时我生意小,忙活一年也就挣两三万块钱,给孩子百儿八十的还可以,多了我就拿不出来了。
我 2000 年从老家来到临沂,开始就在集上摆个地摊儿,卖些小玩意儿,像生肖礼品、小挂件、小摆件。我在城边租了个一间房,不到二十个平方。我不舍得吃,不舍得花,就想挣点儿钱养家顾口。慢慢地,我有了些人脉,路也顺当,朋友们帮忙指点,我也抓住了一些机会,生意越做越好,后来有了自己的公司,现在叫君发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就是这座大楼,有了百多号员工。
公司主要做礼品,理念是“用礼品传播人间真情”,这也是我的人生价值观。从那时起,只要社会上有慈善活动,知道了我一定参加。开始,我为残疾人捐轮椅。我跟着残联的人到临沭县蛟龙镇,有个残疾人,瘫痪五六年了,晒太阳需要别人把他抱出来,可是家人还要忙日子,不可能整天守着他,这五六年他就没出过屋子。我给他买上轮椅,又给他一些钱,他就可以转着轮椅出门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对残联的人说,我还要捐,我要一直捐下去,哪里有老年人或残疾人腿不行了,你们要告诉我,我给他们送轮椅!到现在,我已经捐献轮椅一万七千多辆了。同时,我也开始帮助大病患者,给他们捐钱。
可我最放不下的是那些孤困儿童,我也了解到,好多孩子因为贫困失了学。我当年就是一个失学的孩子,一个人啊,念过书和没念过的,就是不一样。失学,成为我一生的遗憾和痛苦,我得出钱,让这些孩子都在学校受到完整的教育,直到走进大学门。可是,后来我发现,对于孤儿,不是只给几个钱那么简单。
2016 年春天,我与几位爱心人士到兰陵县磨山镇走访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带着八岁的孙子生活。我放下慰问品,又掏出三千块钱,孩子的老师见状,赶忙小声让他说“谢谢”。可是,孩子还是低着头,就是不说话,小脸儿上没有任何表情。
回来我就反复琢磨,突然明白了,孩子他是自卑啊,这么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没有爱了,没有呵护了,就像个小羊羔儿被抛弃在野外,他胆怯,恐惧,孤单,无助,觉得自己不如其他的孩子,人自卑了就会自闭,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想到这里我很心酸,只是用钱,解决不了孩子心里的痛苦,得想办法给他们阳光,让他们抬起头来,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我了解到,当时整个临沂各区县,共有几千个孤困儿童,看起来不少,但平均起来两个村子有一个,这些孩子分散,虽然政府的慈善机制逐步健全起来,可是下春雨也有淋不到的地方。
对于我可就犯难了,我一个人,不可能把这五千多孤困儿童都搂进怀里。
我就开始筹划,怎么能把更多的好心人发动起来,成立一个爱心组织,重点帮扶孤困儿童。我和朋友说起这事儿,他们说好是好,可做起来难。我说,越难我越要做。
我和最早的几个志愿者,先访问了六十多个孤困儿童家庭,和村干部、邻居、老师座谈了三十多次,慢慢的心里就有谱了。我把倡议发出后,没想到那么多人响应,好多人到我公司来,坚定地要求参加。就这样,在 2018 年 4 月 19 日,咱这个爱心组织就成立了。
成立后,我们首先全员培训,让儿童心理研究专家、教授给大家讲课,同时往各县各乡镇延伸,很快建立起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对所有孤困儿童细致摸排,最后做到一对一的陪护。
这里边,故事太多了,太多了,很感人。
临沂市的志愿者顾圣妍,到蒋史汪村的孤困儿童小晨宇家走访。
孩子的家,真是破啊,我们都有视频。围墙是用空心砖摞起来的,大门口居然用砖堵起了半截,进院子必须弯腰跨过去。破门板上贴的不是春联,是无字白纸,当地的风俗,这是家里有人去世。
晨宇还在母腹中的时候,父亲遭遇了车祸;母亲把晨宇生下来后,突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消息。是爷爷一把屎一把尿把晨宇拉扯大,爷孙俩相依为命过日子。
顾圣妍她们跨进院子,空荡荡的就三间屋,屋上盖着石棉瓦,檩条都从山墙上伸出来。屋里冷,窗户用破布堵着,门上挂着旧被子挡风。爷爷身体多病,不能干活儿,靠养兔子维持生计。二十多只兔子,养在铁笼子里,还有一只狗和一只猫。地上,到处都是兔子屎、狗屎、猫屎和垃圾,外人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
五岁的晨宇,就在这样的地上玩耍。老人怕孙子有闪失啊,在大门口垒起矮墙,把晨宇关在里边。晨宇见不到别的孩子,只能和小狗小猫在一起。长久地和猫狗做伴儿,孩子居然有了小动物的习性,当着顾圣妍的面,他在地上打滚儿,在粪堆里爬,浑身都是灰土,然后又站起来跳,都是猫和狗的动作,他学猫抓脸,一蹲,一伸手,嘴里还发出“喵喵”的声音,眼神都不像正常孩子了,看见一个垃圾袋,捡起来就用嘴舔。
顾圣妍把晨宇抱起来,可是,孩子不理她,眼神空洞,一点儿表情都没有,话都不会说。——每当顾圣妍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就禁不住流泪,她说就感觉着我们对不起这个孩子,那种痛,没法说!
顾圣妍要把晨宇接出去,让他受教育,不然这孩子就毁了。可是爷爷不理不睬,听着要动孙子的心思,坚决不同意,儿子不在了,孙子是家中唯一的香火,不能离开自己半步,他不相信自己命这么苦,还会碰上这样的好人。
顾圣妍她们不放弃,每周去看晨宇一次,带上吃的用的,帮爷爷照顾孩子,反复地和老人沟通,告诉他服务团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样做。可费了劲了,来来回回半年多,爷爷才同意让顾圣妍把晨宇带到她家。
顾圣妍给晨宇洗澡、理发,做好吃的,给他穿上新衣,送进了幼儿园。孩子平时就住在顾圣妍家里,由她抚养。很快,晨宇变了,从前,只能说简单的几个词儿,现在能唱歌读书,背诵诗词,成了个快乐的孩子。每到周末,顾圣妍就带着晨宇,回家看他爷爷。
咱沂蒙山是老区,人善良,朴实厚道,好多人日子富裕了,就想着做善事儿。各个县区、乡镇,都有志愿团成员,他们几乎是全职,不拿任何报酬,累也愿意干。我这当团长的明白,咱一定脚踏实地,俯下身子,给这些孤困孩子关爱,照他们的年龄,要对每个孩子帮扶二十年,直到考上大学,即使有的成不了才,也要让他们成人。
我已经把公司交出去了,我两个孩子都长大了,让他们去管。我到老就专心做这个,我要看着这五千多个孩子长大。
志愿者都是自愿的,我郑重地告诉大家,你必须先想好,加入了,就不能三心二意,不能心里打着退堂鼓应付,要真正地爱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没有这个心,那就别加入,或者趁早退出。咱这个组织看似松散,但是心不能松散,你的爱不能变味儿。
每个志愿者加入时必须宣誓,誓言是我写的:
我将以铁一般的纪律和铁一般的担当要求自己,用生命唤醒生命,用心陪伴孤困儿童健康成长,让孩子们得到真心关爱,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心纯粹、无私欲的志愿者!
老话说的是:没有真心养不了别人的儿。你的心必须真,必须纯粹,不能掺假,不能有私欲。譬如,当自己的孩子和孤困孩子站在一起的时候,你必须同等对待,不能有丝毫分别,如果让孤困孩子感觉到了,那就是歧视,你的关爱就失败了。
我们志愿团的成员,可以说做得都很好。
王晓峰,是沂南县人,他和妻子一起加入了服务团,对接的是一名叫李洁的女孩儿。李洁七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两年后父亲也生病离去,只剩下七十多岁的奶奶。我们也有视频,当王晓峰夫妇走进李洁的家,女孩儿正在抱草做饭,寒冷的冬天,就穿一件单薄的棉袄。
看看陌生人来,这个俊秀的女孩儿,脸上很冷漠。王晓峰夫妇和她说话,她就是不开口,只有一滴泪挂在眼角上,唉,里面藏着很深、很深的忧伤。
王晓峰两口子和儿子商量好后,就把李洁接到家里,给她温暖。过了一些日子,熟了,李洁向他们说出三个愿望:要一套学习丛书,在她家乡附近旅游一次,吃一次汉堡包。
孩子这么大了,还没出过家门啊。王晓峰两口子带着李洁,到商场买了新衣服,买了学习丛书。星期天又开着车,和李洁到周边的景点游玩。一路看着美丽的风景,李洁的脸上有了笑模样。
最后一个愿望,是吃一次汉堡包。他们带着李洁来到麦当劳。坐下后,汉堡包很快就送过来,他们亲切地看着李洁说,吃吧,不够再给你点。
李洁拿着汉堡包,舍不得马上吃,仔细地看,汉堡包外面的纸被油浸透了,李洁想说什么又有些胆怯。最后,小声问王晓峰爱人,婶子,这纸儿也能吃吗?
王晓峰爱人当时眼圈就红了,眼泪涌出来,她说,孩子,这纸……不能吃。
李洁这才低下头,轻轻地咬一口,慢慢地嚼,慢慢地咽。
这顿饭,王晓峰两口子心里很难受,很难受,他们都不说话,一直到家都这样。
……
李洁住在王晓峰家里,服务团给她安排了附近的学校,学校免了李洁的学费。李洁上初中,平时住校,每到星期天,王晓峰的妻子就开车把她接回家。有一天,李洁坐在车上,好像有话要说,她看着王晓峰的妻子,说婶子,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我都六年没有叫妈妈了。
王晓峰的妻子说,行,只要你愿意,我们愿意做你一辈子的爸爸妈妈。李洁看着眼前开车的妈妈,泪水在眼眶里转着,慢慢地流下来。
央视记者曾经采访王晓峰两口子,李洁高中要到县城里读,你们怎么办。王晓峰说,我们早就想好了,我在县城买了房子,到时候住在一起,我们更是一家人了。
记者又问,如果李洁以后上了大学,你们怎么想的?
王晓峰说,只要孩子愿意,她就是我们一辈子的闺女!
……
关爱孩子,必须懂得孩子的心理,有些事情必须注意。经过好多专家论证,我们专门印制了志愿者手册,在里边列了二十七条规则,我们规定得很细,有禁止,也有建议,如建议给孩子买新衣服,买生活用品,但不建议买品牌;不建议给孩子现金,如果交给监护人也不能让孩子看见;特殊情况如孩子生病,学习需要帮助,要立即上报县里服务团……我总是忘不了当年给孩子钱的情景。孩子的心纯洁,但也脆弱,他们失去父母,再加上生活贫困,悲观,迷茫,没有父母保护,还会受到欺负,我们帮助他,首要的是呵护心灵,把受伤的心捧起来,暖着它,让伤痕慢慢愈合。
在兰陵县大仲村镇,有个孩子叫葛艳堂,他很小的时候,一年之内连着失去了爸爸、妈妈和哥哥,孩子的记忆里,摆脱不掉送葬的情景,留给他的就是恐惧和孤独。他从小就自闭,在家里就是不出去,呆呆地望着门口,见了任何人都不搭腔。
对接的志愿者叫代生强。老代退休了,没事儿就来找葛艳堂,开始孩子不理他,老代再来,他用电动车带上葛艳堂,到广场去,也到市场上去,哪里人多热闹就往哪里走,慢慢地葛艳堂就和老代说话了。
兰陵到处是山,老代带着葛艳堂,把县城周边的山都爬遍了。他们爬到山顶上,老代就鼓励葛艳堂大声喊,喊自己的名字。老代喊,你叫什么名字?葛艳堂喊,我叫葛艳堂!老代又喊,你长大了干什么?葛艳堂就喊,干人民警察!爷俩喊完,两个人都笑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
还是在大仲村镇,志愿者张广金走进那家院子。院子里,除了一堆乱石头,其他什么都没有。三间旧房子,门破了,窗户上没有一块玻璃,只好在窗户框上钉上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也都稀烂了。可是,门有防盗门,窗外有铁棂子。
东邻西舍都知道,屋里长年累月锁着两个孩子。孩子的母亲生病去世,父亲要到地里干活儿,到外面打工,孩子太小怎么办?只好锁在屋里。张广金告诉我说,真可怜,两个小女孩儿,像牲畜一样锁在家里,渴了,饿了,冷了,热了,没人管,怎么哭也没人管,尿在屋里,拉在屋里,就等着她爹晚上回来做点儿饭……
张广金下定决心,要把这姊妹俩送出去学习。他给孩子的父亲说,可他根本不听,怎么说都不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不是骗我的孩子吧。张广金又找了别的志愿者过来做工作,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终于把两个女孩儿送进了学校。
这姊妹俩在屋子里,关了整整七年!
……
费县有个孩子叫晴晴,我们对接她时才十二岁。孩子五岁那年,奶奶病故了,没过几年父亲又遭遇了事故,日子没法过了,母亲离家出走,也不知去了哪里。晴晴对父亲的记忆非常模糊,只记得父亲教她用筷子吃面条,她把面条卷到筷子上吃。
爷爷成了孩子唯一的依靠,自己的亲人一个一个地离去了,就留下这个孤儿,爷爷的心里,是一辈子的伤痛。他又得了多种疾病,痛风,高血压,心脏病,腿也疼,走不动。孩子的爷爷说,眼看着养不起这个孙女了,自己哪天出了事儿,谁管她?上学也白搭,没希望了。所以,老汉几乎每天酗酒,用酒精麻醉自己。孙女原来每年都评三好学生,现在成绩滑下来了。
老师对她爷爷说,你孙女我们管不了。爷爷说管不了拉倒,我也不想让她上了,没盼头……
2018 年 5 月,志愿者支艳他们来到晴晴家,一见到孩子,心就揪了起来。支艳告诉我,晴晴看到这些人来,就躲到一个地方,不想和他们说话,屋里到处都乱糟糟的。支艳问什么,孩子就回答什么,有的话就是不说;孩子穿得很破,一低头,支艳看到,满头都是虱子。
从那,支艳开始对晴晴帮扶,因为她经常到各地送货,就直接开车到晴晴家。那时候的山路不好走,路面都是坑,车根本跑不起来,可支艳不知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回儿,用支艳的话说,老路修成新路了,新路又变成老路了。支艳每次都给晴晴带去生活必需品和小礼物,每次都告诉晴晴,爸爸妈妈不在了,可是你还有爷爷,还有阿姨和你在一起。
为了让晴晴好好学习,支艳他们把她送到费县益海助学中心。每到周末,支艳都把晴晴接到家里,关爱她。晴晴对支艳说,爷爷说过,等她考上大学他也放心了,他就养我到十八,可我没想过长大,我就想现在好好陪着爷爷,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我就是不想长大,我怕我长大了爷爷就会离开我……懂事儿的孩子,说到这里她就哭。
通过帮扶,晴晴变了,学习很好,脸上有了微笑。她开始叫支艳妈妈,她对支艳说,妈妈,你每天都那么忙那么累吗?你能不能少干点儿啊。支艳听了特别感动,她说我两个儿子也没这么说过。孩子,就像一棵小树,歪倒了,只要我们轻轻扶一把,就能长成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