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琳
张琳 包头市委党校民族统战理论教研室讲师,荣获“理响新征程”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理论宣讲大赛三等奖、最佳人气奖。
还记得 2021 年 9 月 25 日吗?这一天,晚舟归航。经过 1028天非法拘押,中国公民孟晚舟身着一袭红衣,哽咽地说:“祖国,我回来了。”无数网友为之感动流泪,也看到了电子镣铐在她脚腕上留下的淤青。晚舟归航昭示着:任何镣铐都锁不住中国人民深沉爱国之心,任何打压都压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志,任何风雨都挡不住中国巨轮破浪前行之路。
当今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新征程上,中国人该以怎样的精气神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谆谆话语情真意切,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人的“志气”是什么?是一种心系人民、胸怀天下的理想信念,它熔铸在中华民族血液中,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百年潮涌,一心追梦。毛泽东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正是心怀家国大爱,领袖们砥砺前行,团结带领党和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怀揣着这份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哪怕牺牲最宝贵的生命都在所不惜。戍边卫士陈祥榕宁洒热血、不舍寸土,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19 岁,他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的志气从来都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和荣光休戚与共、息息相关。
当危机来临,西方的神话是“诺亚方舟”,而我们的精神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诡云谲,但不变的是我们矢志不渝“走好自己路”“办好自己事”的志气。未来,更需要每个人用至坚的信念,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黑鹰山临时边境检查站青年突击队(牛鑫 章善玉 摄)
中国人的“骨气”是什么?是一种刚强不屈、迎难而上的品格,是坚如磐石的定力,是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白山黑水间,杨靖宇将军傲骨挺立。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诱惑和大规模残忍剿杀,将军拼死抵抗。壮烈殉国时,胃里只有树皮、棉絮和草根!新中国百废待兴,身在美国的钱学森面对名利诱惑甚至死亡威胁不为所动。回国后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干脆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日本人不会明白,本可以“锦衣玉食”的中国军人在坚守什么?美国人也不会明白,“前程似锦”的中国科学家在坚守什么?他们坚守的是作为中国人的骨气。
历史告诉我们,中华儿女从来没有被困难、威胁击垮过。在攸关民族存亡和国家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总有那么一群人迎难而上、以身许国,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以稳健的定力走好“必由之路”,以强大的骨气用好“有利条件”,赢得主动、赢得历史、赢得未来。
中国人的底气,来源于团结、自信和实力,是奋楫笃行、勠力同心,是“山登绝顶我为峰”“乱云飞渡仍从容”。
一幅被刷屏热议的对比图让人记忆犹新。从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到 2021 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同是辛丑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这底气来源于中国 5000 多年绵延不绝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来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百年大党坚强领导;来源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积累的强大综合国力;来源于“中华民族一家亲”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来源于“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青年;来源于无数个普普通通的你和我。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团委)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着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在坚定信念中长志气、在敢于斗争中强骨气、在实干担当中增底气,将理想融入国家事业,以奋斗追梦圆梦,就一定能够共同遇见一个更好的中国!
宣讲围绕“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从群众的兴趣点入手,引经据典、层层递进,既通俗易懂又有理有据,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首尾呼应,逻辑严谨。
扫码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