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根本利益的政治组织。政治性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的根本属性,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在加强自身建设的百年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突出政治建设的实践价值,坚持以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坚定政治信仰、严明政治纪律、践履政治使命,将政治建设贯穿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党在不同时期逐渐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一)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演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新型社会政治组织—政党,它是国家政治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家政治发展发挥着纲举目张的作用。“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
,政治属性不是政党的一般属性,它存在于政党机体内部,是政党固有的、根本的、本质的属性,保持和发展政党的政治属性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永恒课题。
首先,从政党的起源来看,政党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政党是个历史范畴,也是个政治范畴”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政党这一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社会政治组织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出来的。一般而言,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社会结构,封建的社会组织形式被新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所代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竞争关系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强调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产生了代表自身利益的各种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以政治斗争的形式争取自身利益,政党正是在以政治斗争为基本工具的形式中应运而生,而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形成的各种社会团体和政治派别亦演变为代表不同阶层和利益的政党,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在政治斗争中逐渐形成,这也为政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后,在资产阶级的母体中逐渐形塑起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形式,它的根本目的是组织工人参与社会革命,在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的进程中以革命的手段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并在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资本主义时代背景下最先进、最革命的新型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当今世界,全球化形势波谲云诡,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处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国家被裹挟到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系中,长期遭受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异质性压迫,正是在压迫性的背景环境中,各民族、各阶层通过组织政党的形式彻底解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异质压迫,在资本主义的逆动语境中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目标。概言之,政党是在政治斗争进程中产生的历史性产物,它是各阶级、阶层或社会团体为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而建立的政治组织,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党的根本属性是政治属性。
其次,从政党的特征和构成要素来看,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了明显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就生成方式而言,政党的产生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内外诸要素,它是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多方面因素而成的组织形式,其中,政治因素在政党的形成过程中成为首要因素。政党的政治属性也因此而形成,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决定着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生活模式,在历史的长期演进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固有特征。就内容构成而言,政党的政治属性是内容丰赡的理论系统,它涵盖了政党自身、政党之间以及政党与国家间、社会间、国际社会间的政治关系。面对复杂的理论系统,平稳构建政党的政治属性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旋律。就本质属性而言,政党是诉求利益的政治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体系,既包含政党自身的利益,又包含国家的、阶级的、社会的利益,从本质上来说,政党所代表的各团体、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它的政治属性。政党将维护本阶级和社会公众利益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利益,国家利益是社会利益的整体体现,只有通过维护国家利益才能维护好、实现好社会公众利益。就合法性基础而言,政党的政治属性在某种政治秩序中体现着政党行为方式的合法性。政党的行为主体要依据合法的行为方式践行维护政治秩序的使命,并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公众的认可,这一过程要遵循历史的规律性前提,在现实的政党发展过程中明确目标指向,从根本上表明政党的政治属性。就运行规范而言,国家法律与党组织的章程是约束政党活动的总规范,其对政党起着全面规制的作用,这就为政党的政治属性提供了法律制度层面的基本遵循。政党运行的规范性是政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党的章程是约束党的行为的针对性“宪法”,它适用于政党内部,而国家法律则是适用于国家层面的行为规范,两者同时约束政党的基本行为,保障了政党的政治属性。
最后,从政党的功能和作用来看,政党是代表阶级利益和阶级力量的组织形式,在当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政党是凝聚阶级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识的载体。任何阶级都是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识的集合体,但阶级尚处于自在状态时,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识是分散的、肤浅的,不具备实现自身利益的条件,而政党则以自身的凝聚力使得阶级利益诉求和政治意识从分散、肤浅的形式转变为凝聚、深刻的状态。第二,政党是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的领导者。政党集中代表了阶级的根本利益,壮大自身政治力量的主体架构是实现阶级利益诉求的重要手段。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者的身份通过教育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的方式实现对自身政治力量的扩建,既稳固了本阶级的政治力量,又能够争取其他阶级的成员。第三,政党是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先锋。政治活动是体现政党政治属性的实践过程,政党必然要通过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实现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掌握政权之前,政党是依据自身指定的纲领、方针、政策组织动员群众开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政治斗争。在掌握政权之后,政党则以执政党的身份掌握国家权力,将自身制定的纲领、方针政策上升到国家层面,以便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第四,政党肩负着培养本阶级政治骨干的责任。 政党代表着阶级利益,要稳固其自身以及阶级利益就要不断培养政治骨干为本阶级蓄力,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不断提升党员的实际政治能力。政党通过对党员的专项教育来实现党员本身能力和思想意识的提升,完成阶级政治社会化的历史使命。第五,政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当今时代,政党的影响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它在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特定主体,政党间的关系以国际关系的形式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它的最终目的还要归结于“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
(二)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任何政党都是讲政治的,政治属性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鲜明标识。从其性质而言,不同政党所言的政治具有不同的性质,资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政党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两者所代表的阶级属性的差别;从其内容而言,不同性质的政党所讲的政治内容不尽相同,而同一政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所讲政治的具体内容也会有所差别。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政党都是具有明确利益诉求的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政治使命和政治追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现实实践中,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在政治斗争中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通过建立一个不同于其他政党的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自身的、强大的政党,才能壮大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恩格斯明确指出:“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后,要坚持在政治上和组织上保持独立性,“放弃政治”就会偏离无产阶级的根本意志,出现倾向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异质现象,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目的和政治目标,才能摆脱成为资产阶级政党附属品的危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只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诉求。资产阶级通过建立自己的政党,组织政治斗争夺取政权,获得执政地位,制定符合本阶级利益诉求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并将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付诸实践,进而使本阶级的利益最大化。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立场是有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作为各国工人阶级的政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共产党是为整个无产阶级谋利益,致力于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政治目标是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体认到:“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
从具体内容来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所讲政治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内在规定性。讲政治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要求,贯穿党的整个历史。在革命时期,讲政治以革命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和平发展时期,讲政治则以现代化建设为具体的表现样态。例如,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抗日战争就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他强调了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的至关重要性。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认识到:“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积极开展政治工作是取得革命斗争胜利的关键,是革命战争中的逻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体认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他明确了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统一。尽管时代主题在发生改变,但毛泽东始终将讲政治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来抓。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强调要旗帜鲜明讲政治。邓小平明确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他将讲政治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刻阐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讲政治的内涵和外延。江泽民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
,全党要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始终从政治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加强政治学习,发挥政治优势。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要“做讲政治的表率”
,坚持讲政治、顾大局、重团结、守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路线、政治观点,不断提高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力,从更深层次深化了对讲政治的认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关系党的前途命运。”
他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特点和优势,若不讲政治则丧失了共产党的本色。实践证明,讲政治,党就团结统一、充满生机;反之,则弊病丛生、人心涣散。讲政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我们党讲政治,“讲的是实干政治,而不是空头政治”
,不能纸上谈兵,空喊口号,要增强抓落实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姿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夯实政治根基,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涵养政治生态,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防患于未然;永葆政治本色,以坚如磐石的信心保证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提高政治能力,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辨别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场域,我们党对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与要求进行了时代性拓展与提升,实现了对讲政治的深化和升华。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永葆生机活力,提高政治免疫力,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和动摇。
(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政治建设是关系到党的性质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大问题,是关系党的建设举旗、定向、走路的大问题,是关系党能否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政治建设”一词,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的政治建设是以此时间点为原点的,党的政治建设并不是一个新课题,它早在建党伊始便已经内含于党的建设之中,且在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始终在场,从未“缺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凸显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根本性地位,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具有首要地位、统领性作用。为何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
任何一个有战斗力的政党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着共同意志、共同政治主张、共同政治信仰的政治组织,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注重政治立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原本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学说的继承与发展。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学说是新时代“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逻辑起点。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都十分注重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突出作用。政治纲领作为党的一面旗帜,“它集中反映着党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体现着党的性质,表达了党的指导思想、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统领作用,制定政治纲领,进行政治斗争,他们认为党的政治纲领是党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鲜明标识。他们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阶级基础、奋斗目标等,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发挥了政治纲领的引领作用。此外,为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必须对各种影响党的政治发展的错误思想进行坚决的、绝不妥协的政治斗争。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时,与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等错误思想展开了坚决的政治斗争,巩固了第一国际的团结和统一。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政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政治属性我们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赓续和发展。
注重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百年奋斗实践中,是百年来我们党始终葆有的政治本色、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对党的基本任务、政治目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次年召开的党的二大,则又将党的政治纲领具体化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可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便是一个具有鲜明政治性的党。之后,中国共产党便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将政治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古田会议中,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以及“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
等观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突出加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目标指向是建设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由此,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相并列的地位。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强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准备自己”“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
,标志着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建设,逐步形成了涵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要求贯穿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不仅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还将政治建设置于党建诸要素之首的位置,从理论上将政治建设上升到了立党、兴党、强党的新高度,以“纲”的形式发挥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从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可见,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逐渐显性、渐趋明确、愈益重视和自觉强化的过程。历史经验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是事关党的兴衰成败、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建设,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不懈地抓党的政治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党的建设整体的方向和效果。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是要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抓好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实践中突出政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引领、推进其他各方面建设。一方面,党的建设是一个内容丰富、包罗广泛的系统工程,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基和灵魂,居于核心、统领、龙头的地位,发挥着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纲举目张的作用。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党只讲政治建设,不讲或者忽视其他方面建设,党的十九大在谋划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帅”位置,但这绝不是让它单打独斗,不是机械地将其他各方面建设程度弱化,而是要让政治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相互贯通、合力并举。“失去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有力支撑,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终究是空中楼阁”
。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强力支撑,政治建设功能的发挥要以其他方面的建设稳步开展为坚强保障,我们党要始终坚持将政治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同时要看到,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的内容、地位、功能是不同的,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既要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又要突出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做到整体面向和重点把握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在党的各项建设中,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政治建设的统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不是抽象的和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和现实的,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和发展要求。新时代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融入党的各项建设中,思想建设要以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为根本目标,才能把握政治方向;组织建设要以严格政治标准、明确政治要求为主要抓手,才能提升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作风建设要以服务人民、增强政治领导力为核心要义,才能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纪律建设要以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为内在要求,才能增强党的 凝聚力和战斗力;制度建设要以明确政治取向、落实政治原则为价值追求,才能维护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反腐败斗争要以高压反腐、政治巡视为重要保障,才能永葆清正廉洁政治本色。总体来看,在党的建设的大系统中,以政治建设为龙头,协调有序推进其他子系统的建设,才能增强党的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从而提升党的建设的整体成效,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此,扎实抓好政治建设这一根本性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经验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