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立德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先进性,跳出“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历史周期率的制胜法宝。《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局稳定、百姓安居、民心聚集必然会呈现出众星拱月的发展气象,所有这些都与为政者的德行修养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对青年干部来讲,自身的品格操守是立身处世的基础,而外在的德业功绩则是品格操守的自然升华。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才能练好内功,才能在日用常行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为政以德、廉政为民。
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强化自我修炼的具体要求,而这也是衡量一个干部是不是好干部的朴素的标准和表达。2018 年 7 月 3 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
要教育引导青年干部“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回顾党章,我们也会发现,其中早就明确规定了,共产党员应该“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
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忠诚与老实,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布尔什维克必须具有的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就很容易成为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盱衡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广大青年干部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面对着比以往更复杂的考验、挑战和诱惑,如果不能做到心明眼亮,把握不住自己,就很容易腐化变质。可以说,对党忠诚老实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共产党员政治生命的基本保障,更是共产党人做好本职工作的必须遵循。对青年干部来讲,工作绝非一路坦途,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但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面对工作中的硬骨头,必须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永不退缩的意志,领导干部只有切实把持志修身的思想智慧用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谋发展上,才能够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个心明眼亮的老实人、明白人首先意味着头脑清醒。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青年干部身上肩负着巨大的执政使命,只有练就敏锐的政治慧眼,善于借助政治“望远镜”和“显微镜”,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研机析理,条分缕析,才能在政治方向、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上做到不偏、不变、不移。如果缺乏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强大的政治理解力和果敢的政治执行力,是难以战胜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的。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和观点相互交织,泥沙俱下,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时刻绷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根弦,如若缺乏独立认知和判断能力,就很难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涉及政治原则和政治立场的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就更不能作出理性的决策,进而守不住权力关和事业关。
一个心明眼亮的老实人、明白人还意味着意志坚定。一般而言,领导干部往往要面对更多的诱惑和可能性,这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超乎常人的定力和意志,既要有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面对各种声色犬马的诱惑,也要有强大的定力。身为青年干部,要把这一要求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去修炼,不仅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做到临乱不慌、遇谤不怒、赞誉不喜,同时还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守住心灵“防护堤”,防微杜渐,严于律己,抗拒诱惑。唯其如此,才能永葆“大道”不偏离、“大节”不丧失。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干部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不难发现,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法违纪、变节失道、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不起金钱、权力、美色等种种诱惑。众所周知,一个干部的培养和成长并不容易,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能够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是极为难能可贵的,稍不注意,便会一步走错步步走错。因此,在青年干部的培养中,必须时刻警醒,做到立场坚定,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破除对财富和权势等外在之物的执着,超越短浅的功利性目标,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才能更加明确领会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才能在仕途上走得更稳更远,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而不是误入歧途,让名利包袱压垮双肩,变成一个世故老到、善于表演,终将被历史和人民清算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一个心明眼亮的老实人、明白人更意味着一心为民。领导干部如若没有“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为民情怀,就极易在外部诱惑中趋利媚俗、随波逐流。古有程子为官书写“视民如伤”4 个大字于座侧,今天的青年干部更应该传承古人一心为民、视民为根的百姓情怀,努力造福一方、平安一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果为政者都能做到心明眼亮,纾民困、暖民心,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融入投身伟大斗争、伟大事业的火热实践中,那么为政者的人生理想也就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选᠁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
时代的发展对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但立身成事始终是本末关系,修身立德从来都是从政之基,决定着青年干部的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也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不论何时本末都不能倒置,只有把握住这一根本,守住人之为人的根本和底线,才能够不断提升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保持自身的浩然正气和蓬勃朝气,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