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青年干部的自我成长而言,向上生长和向下扎根要紧密结合起来,持志修身的成果只有在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也只有在落到实处的实践中反复试炼,才能够展现其意义和价值,这也就是古人常常讲“识必见于行”“致知力行,其功业并进”的原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 2022 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道:“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 2019 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也曾强调,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诚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更加需要青年干部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和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但干部的成长不能靠急于求成的揠苗助长,而是必须在实践中深耕,在艰苦岗位上墩墩苗、培培土、压压担,逐步成长。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大批 80 后、90 后逐步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这些刚刚踏入工作的青年干部,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受不住诱惑,导致“早节不保”。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时多次强调,“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要保住“早节”,就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
很多青年干部,都是从校园直接进入机关组织之中,缺少在社会上的历练,致使这些青年干部存在党性不足、权力意识过于旺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与老一辈不同,这些青年干部处于部门的关键节点上,手握“大权”,却缺乏对权力的敬畏之心。思想上也不够坚定,容易被外界的繁花迷了眼,为了享乐放纵自己,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出贪污腐败的事。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道:“刚成为单位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就陷入贪腐,不是晚节不保,而是早节就没保住。”
领导干部应深刻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只应该被用在为人民服务上,不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因此,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
要保住“早节”,就要从小事小节做起。《韩非子》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干部如果在小事上不多加注意,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严重损失。一个干部的腐败往往都是从小处开始的,先是在一点小事、小节上的不注意、不检点,日积月累,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后酿成大祸。保住“早节”,“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因此,青年干部还是要沉下心来,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青年干部不要怕苦怕累,一心只想走捷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破坏规矩纪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守住小事小节,从点滴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步履才能坚定,才能走得更远。
要保住“早节”,就要多加历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干部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对于这些刚刚踏入工作的青年干部来讲,最缺乏的往往是现实的磨炼。在 2021 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习近平同志早在 2003 年就明确提出在培养青年干部的时候,与其铺“路子”,不如压“担子”,应该让“千里马”们去大风大浪中经受历练和考验,而不是“在‘温室’里培养干部”,只有经过磨难历练才能在“增益其所不能”的过程中成为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好干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只要“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就越有希望”。一个好干部,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引领和鼓舞人民群众,更能够以求真务实、以身示范的具体行动激励人民群众,同样也必然会树立一个自身过硬、组织信赖、下级钦佩、人民拥护的良好政党形象,从而带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