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 9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的殷切期望,他希望青年干部能够修身立德,做到正其心思、心中有戒,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把政德作为立身之本和从政之基。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德行修养的重要意义,对干部队伍提出了明确的标准,要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德治国的国家,非常重视官员的德行操守、公正廉明,从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再到北宋司马光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都是对个人“德”的要求,可见为官者加强个人品格修养、领导干部修身立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心明道方能致远,怀德自重方可行长,领导干部如果心术不正,不能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就会迷失自我、背离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不成为榜样,就无法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威信”
。领导干部的德行修养不仅仅是个人自身的道德品质,更具有一种榜样的力量,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
领导干部要正心明道,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回顾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根子上讲都与信仰缺失、精神迷失有关,都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带来的恶果。理想信念问题,因其关乎一个人一生的道路选择,所以至关重要。古代儒者也往往把“立志”看作“毫末拱把,至于合抱之干”的根本原因,新中国的领袖们,之所以能够从田间地头走到党中央,根本就在于青年时代就立下高远的志向,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同样,今天在青年干部选᠁培养的过程中,理想信念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是放在基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来强调的。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也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领导干部要做到怀德自重,就要提升政德修养,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理想信念是支撑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劈波斩浪的精神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诚然,100 多年来,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创造了足以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守公德就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84 次提到“人民”,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领导干部要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细数中国共产党人的点点滴滴,前有叶剑英为了人民放弃成为百万富翁,后有焦裕禄为了人民兰考扶贫,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严私德就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造福人民。私德是政德的基础,唐代就有考察官员的“四善二十七最”标准,要求官员做到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青年干部必须要带头讲修养,只有从点滴小事中加强自身修养,在一举一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树立良好的公德和大德。人无德不立,提高领导干部个人的私德水准,才能使领导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要将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
正心明道、怀德自重,要守住内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
。青年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会面临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会遭遇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的冲突,这时就要破“心中贼”,通过筑牢信念根基,加强内心修养来实现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保持敬畏之心,遵守纪律规矩构筑不想腐的牢固堤坝;勇于自我革命,通过自我批评营造清正的政治环境。
“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的谆谆教导、殷殷嘱咐。“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心,思也。“心中贼”就是对待事物的各种思想偏差,就是各种各样的私心杂念,就是各种各样的贪欲。思想偏差是最危险的“贼”,私心杂念是最可恨的“贼”,贪欲是最可怕的“贼”。心中有“贼”、形迹可疑,内有妄思、外有妄动。心中想什么、怎么想,往往影响和决定着做什么、怎么做。“心中贼”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会到处捣乱。有一种说法,叫作有贼心没贼胆,这其实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误导性。心中有“贼”怎么办?有“贼”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更可怕的是任其胡作非为、恣意妄为。破“心中贼”,重要的是勇于跟“贼”搏斗,直至把它赶出心里。经常保持警觉,经常注意“捉贼”,勤掸“思想之尘”,来个思想“大扫除”。心干净,便无“贼”立足之地。让那些“歪点子”“坏办法”和“馊主意”没有藏身之地,让那些私心杂念、各种贪欲没有滋生蔓延的条件。破“心中贼”,根本在于心正守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并非易事,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青年干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经受考验,这些考验必然会伴随青年干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