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之一,至今仍然被大力提倡,这不仅在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应然性,更有必然性,要经常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格局的进程也在加快。在融入地球村的进程中,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也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决定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结构升级,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吃穿住行提升至更高水平的精神文化追求。以出境游为例,2021 年,即使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仍将近 2600 万人次。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地,各大品牌汽车销售数量最多的国家始终是中国。每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必然会带动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与优化,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吸引了各国工业链的调整与升级,从而带动全球经济产能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经济结构转型,一场全面系统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我国高科技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期。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引领新一轮产业发展,不断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层改造,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中国经济的飞速崛起,突破了西方的传统认知模式,即西方是世界的主宰,错误地认为中国的崛起破坏了世界格局,是对西方传统统治秩序的威胁。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在政治上,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形成遏制中国发展的“包围圈”。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组成的“五眼联盟”情报共享组织,其目的不言自明。美国再次祭出了其屡试不爽的“颜色革命”,通过在新兴媒体上的技术话语权,对东欧国家政权进行抹黑,辅之以经济压制策略,在外交上鼓动这些国家的反政府组织发动政变,颠覆国家政权,最终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市场消费地。例如,美国在 2019 年透过各种非政府组织支持香港“黑暴”分子,在香港实施恐怖主义,威胁香港市民人身安全,冲击国家安全底线。
西方国家还对中国的高新技术进行封堵。以互联网、物联网、光纤通信为代表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也必将对人类社会和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德国工程师和经济学家克劳斯·施瓦布在其所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书中,对 4 次工业革命进行了划分。施瓦布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运用;第二次是电力的运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生产规模集聚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及由此形成的产业块链化。
面对方兴未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国都积极布局以赢得经济发展主动权。中国对新兴科技持强烈的兴趣,既缘于长期错失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以及由此导致的落后就要挨打的亲身经历,也有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的迫切愿景。
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实施“封锁”“禁售”“禁入”等打压措施,试图压制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后起优势。美国实施的对华技术封锁,并不是临时性措施,而是为了维护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规划的政府战略。
为了能够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更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给予高度关注,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创新等多角度制定配套政策。近些年来,美国右翼政客通过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捞取政治资本。西方一直认为中国的高新技术都是从欧美“剽窃”来的,却忽视了中国举全国之力发展高新技术,起步晚,却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经年累月地加强高校建设,从而为国家的高新技术发展培育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截至 2022 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 2.4 亿人,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3.8 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民族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西方从来没有正视中国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地敌视甚至诋毁。针对华为在 5G网络通信上的领先地位,断供芯片,无理羁押华为高层管理人员,强行逼迫华为 5G网络技术退出西方市场,种种卑劣行径只为对中国高新技术进行打压。但不容回避的是,中国高铁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网络技术仍然是一枝独秀,超群出众。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在国际上丑化中国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它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关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
。早在 19 世纪,西方就刻画了“傅满洲”这个形象,傅满洲形象猥琐,却有一个野心,要消灭白人,征服世界。西方传统思维中始终视“黄祸”为西方安全的头号敌人,时至今日依然丑化中国形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形象构建与诋毁策略,在网络时代兴起之前,美国通过电视、电影等工业化生产制造方式,将美国和西方美化成文明的“先驱”、民主的“灯塔”。尤其是美国好莱坞制作大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电影,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功劳全部归于美国,却无视中国、苏联等国家的艰辛付出。所以在美国电影的渲染下,似乎只有美国为了取得战争胜利进行了付出。在网络新兴媒体出现之后,美国更是不断将自身民主价值观输出,并以此为标尺衡量他国内政,甚至利用网络新媒体对他国进行政权渗透颠覆。
美国对于中国的形象认识与刻画,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轻视,新中国成立之后则是敌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从内政外交上都是毫不避讳地直接干涉,“大棒+胡萝卜”的外交政策让美国尝到了甜头。在美国人眼里,中国打赢抗日战争是靠美国源源不断的“金援”实现的。新中国成立后,“别了司徒雷登”的新中国政府另起炉灶,开始独立自主地处理内政外交。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生的人民政权,与国民党政权有着质的区别,为人民谋幸福是党始终不渝的使命和目标,这与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产生激烈冲突,因此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就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视对象。“双重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得美国政客错误对待甚至歪曲中国政府和人民做的任何事情。美国政客竭尽所能地刻意抹黑中国,在于其国内民族主义意识上升,民粹主义甚嚣尘上,这就构成了美国抹黑中国的动力源泉。无论是“美国优先”,还是“中产阶级外交”,其本质都如出一辙,即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优先保护美国的自身利益。近期出现的局部战争,导致欧美国家粮食价格上涨,西方媒体再次发动对华抹黑战,认为粮食价格上涨,是中国囤粮所造成的。西方却很少反思自身在农业上投入不足,导致农民降低农业生产耕种,以及战争原因导致国内粮价波动等种种原因。西方更是凭借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话语权,刻意传播扩散抹黑中国的各类负面信息,故意阻碍中国的发展。
当前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围堵,青年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好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群众进行调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中国基础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