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坚持五级书记抓,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到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2020年实现全面完成脱贫攻坚。2016年全省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8.94亿元,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790个,吸纳8.9万贫困人员,减贫151.2万人,实现首战告捷;2017年安排2.79亿元购买“扶贫特惠保险”,改造贫困户危房4.85万户,减贫83.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3%,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8年,865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基本完成;2019年改造贫困户危房3.16万户,黄河滩区27个外迁社区主体全部封顶,28个新建村完成淤筑,4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安全工程全部完工,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2020年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绝对贫困。经过2016年至2020年的5年持续攻坚,全省共有251.6万人省标以下贫困人口脱贫,最终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5年来,山东省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拨款123亿元,发放“扶贫贷”和“富民生产贷”分别为56.04亿元和181.9亿元,有效支持47.3万人次的贫困人口。2021年以来,山东省将工作重点放在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上,根据中央设立的5年过渡期,严格落实脱贫人口“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出台了多项政策予以支持。2015年山东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明确提出2016—2017年两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2019—2020年巩固提升的任务目标。2018年,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出2018年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任务、2019年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2020年实现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见》,一方面针对疫情影响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坚决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的任务目标。202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出20条措施,推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省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就业、引导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从根本上实现彻底脱贫。2016—2020年的5年时间里,各级政府拨出193亿元用于专项扶贫,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投资金额超过122亿元,累计建设2.56万个扶贫项目,让119万贫困人口的收入大幅增加,全省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22.6%,远高于全省农村人口增长水平。借助消费扶贫,将2531个扶贫产品销往各地,消费扶贫金额为100.4亿元。借助就业扶贫,为44.2万人免费进行技能培训,让40万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就业,拓宽其收入来源。全省建设3437家扶贫车间,让7.1万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截至2021年,全省培育家庭农场10.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5万家,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60.3亿元。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7个,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1个、示范点28个,山东最美休闲乡村37个,齐鲁最美田园35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32个。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扶智赋能,山东省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全省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1.1万套,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7.3万人。山东省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确保贫困群体不能因病返贫,报销贫困人口医保费用204.2亿元,同时,各地医疗机构减免贫困家庭门诊和住院费用共计11.1亿元。山东省创新实施扶贫特惠保险,340万人因此受益,保险公司共赔付22.2亿元。山东省集中改造贫困户危房15.9万户,并解决13.88万贫困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2021年,全省共为115.45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61亿元,为3.27万名重度残疾人办理提前5年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手续,为86.1万户脱贫家庭提供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
山东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继续对190.2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进行帮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成果。确定20个县(市、区)作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出台支持政策,开展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2021年以来,全省新识别认定监测帮扶对象2万人,累计纳入5.61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
。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2021年全省农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468亿元,2020年山东省是全国第一个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山东省在农业改革与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验模式,创造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等,因此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山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三农”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山东省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6%,淡水资源仅占1%,但粮食产量为1100.1亿斤,占全国总产量的8%,位居全国第三;蔬菜产量为880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位居全国第一;肉类产量819.2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位居全国第一;水果产量303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2%,位居全国第二;水产品产量854.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位居全国第二;农产品出口总额1238.4亿元,占全国的24%,连续23年位居全国第一。因此,山东省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为4975亿元,产值占全国的12%,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见表2-7)。农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极大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7%。2020年,山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10964.66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见表2-8)。
表2-7 2017—2021年山东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和粮食产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2021》
表2-8 主要省份2019年和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1年山东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6家,实现销售收入15580亿元,带动农户超过18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率先基本完成土地登记确权颁证,截至2021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90.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42.3%,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超过50万家。截至2021年,山东省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累计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7个,绿色发展先行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78个。2021年中国农业500强企业中,山东省有86家,位居全国第一(见图2-3)。
图2-3 2021年中国农业500强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农民日报社发布的“2021(第五届)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名单”
山东省借助电商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动农产品网络零售,2021年达到360.3亿元,总量居全国第5位,电商成为山东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新引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2021年已拥有168个淘宝村,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曹县有两大特色产品:木制品和演出服,是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演出服和汉服基地。2018年曹县电商网络销售额为158亿元,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导致2020年销售额有所下降,但到2021年曹县电商网络销售额为281亿元,增长77.8%。截至2021年,曹县拥有电商企业5000余家,网店6万余个,亿级店铺6个、千万级店铺100多个,带动全县35万人创业就业,带动5万人返乡创业,2万人通过电商实现精准脱贫,占全县脱贫人口的20%。与此同时,曹县人民的口袋也逐渐富了起来,2018年曹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万元,2021年为3.06万元,同比增长18.1%(见表2-9)。
表2-9 2018—2021年菏泽市曹县淘宝村数量、电商网络销售额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1年以来,山东省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一,山东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庭院,计划在2022年新创建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第二,山东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在2022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第三,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到2022年年底,实现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在82%以上。第四,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农村用电的持续性和安全性。第五,加快对农村危房改造,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保障长效机制。第六,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年底,实现40%的行政村用上5G网络,重点村覆盖千兆光纤网络,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实现农机等农业装备的智能化,推进农村生活的数字化。第七,推进农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普惠性。第八,加快农村卫生体系和医保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2022年,山东省已谋划了27项重点任务、8大类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山东省积极创新乡村旅游业态,以果园、田园、菜园、林园、牧园、古村落、特色乡村等为依托,打造田园综合体、农旅特色小镇、智慧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特色村、农耕体验基地等龙头示范项目,提供农事活动体验、乡村文化体验、休闲游乐、养生养老等服务功能,带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利用“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等组织运营模式,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发展乡村创意农业,引进文创、艺术、民宿、乡村酒店等业态,建设一批农业创意园区,开发农业文创旅游产品。打造乡村地标农业,加大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枣庄古枣林、乐陵枣林复合系统、章丘大葱栽培系统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讲好齐鲁乡村故事。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引导地方优质绿色农产品进景区、度假区。创新策划开展花会、灯会、庙会、山会、歌会等民俗活动,打造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乡村旅游品牌。
图2-4 山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图
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3.3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800亿元;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5.4亿人次,增长63.6%,实现旅游消费2710亿元,增长50.6%。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乡村旅游接待2.86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426亿元。2021年,全省接待乡村旅游游客4.02亿人次,同比增长40.8%,实现乡村旅游消费总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38.3%(见表2-10)。还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精品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拥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0个、景区化村庄285个。
表2-10 2015—2021年山东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消费
数据来源:《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东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宣讲品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乡村、进社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展服务群众方式。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继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规范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推进节地生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落实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支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推进农村电影优化升级,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70万场,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出现“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山东省特别重视乡村干部和回乡就业人员的年轻化。青年是产业振兴的“领头雁”,是组织振兴的“后备库”,是人才振兴的“生力军”。为吸引更多大学生去乡村就业,山东省启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等院校等学校设立农学专业,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山东省积极通过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选派15.5万名乡村好青年深入基层,其中1.4万名好青年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1500余名好青年当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500余名青年成长为产业带头人,带动11万户村民共同致富,有效推动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截至2022年5月,菏泽市共有40.55万人回乡创业就业,创办企业16.61万家,引进334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
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山东省选派1.9万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服务于山东农村,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各项部署要求在基层落实落地。目前,全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发展到近4.3万家,入社成员440多万户。山东省特别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2.9岁、3.2岁;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3万名、占25.5%;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5199名、占74.9%。
2019—2021年的3年里,全省“四级联考”共招录公务员1.6万人,其中县级以下机关13.44万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2022年,山东省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聚集,选派600名教师、400名科技工作者、500名医务工作者、300名文化和旅游工作者到基层服务
。
山东省鼓励高等院校等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指导,为农户排忧解难,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人才公寓,为人才下乡提供便利。为吸引大学生回乡,积极推进大学生“三支一扶”等计划,引导农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基层工作,建立健全编制周转使用制度,解除返乡人才的顾虑。鼓励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人员下乡担任第一书记,用更专业的知识、更广阔的人脉和更先进的技术,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以来,山东省把乡村人才振兴重点任务作了详细分解,由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17市人才工作考核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