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对象及原则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系是在新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治国理政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家治理思维方法的创新,是对我国新时代国家治理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根本法宝,是实现几代中国人夙愿,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法。因此,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有其特定的实施对象和特殊的实施原则。

一、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

所谓内涵,是指一种抽象的感觉,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的感觉,是隐藏在事物深处的本质性的属性,人们只有通过探索和挖掘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于内涵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运用和发展,是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的灵魂,是一套系统的、具有规律性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因此,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思维方法是指在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新的实践相结合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是以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基本内容的思维方法总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研究对象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 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和一定的社会条件、时代背景相联系,因而任何理论思维的形成也不会凭空产生。每一种理论思维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主题而形成的,如果每一种理论的主题不尽相同,必然会造成每一种理论所包含的方法论思想和内容有所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法,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所诠释的基本问题的系统回答和运用,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主题的创造性回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

系统梳理、学习和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在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重要战略机遇期,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新问题、新实践,怎样获得正确的认识、怎样进行正确实践的系统回答。总的来说,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中形成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思维方法。理论一般由具体的、微观的两部分所组成。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方法,其具体内容既包括其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包括领导方法和实践方法,还包括由此而派生出来、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有关治国理政的具体原则、规定和方法等所组成的理论体系。本书讨论的思维方法,仅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在思想层面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和实践方法。

三、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原则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看待问题往往会受到一定事物发展中现存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但是这种现存立场、观点、方法的存在不是无序和杂乱无章的,往往是按照一定原则存在和发展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遵循固有的方法,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学习和研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又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所以,坚持和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学习和运用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必须依据理论本身,认真学习理论内涵,精心研读理论内容,不能空谈理论。同时,理论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也不能脱离实践来谈理论。所以我们在坚持和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二)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相统一的原则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所包含的内容不是凭空捏造和虚构的,每一种方法及其内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包含的每一种方法都在社会主义实践当中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曾经说过:“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明的时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能动的反映,不仅强调实践的作用,而且强调逻辑论证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估计逻辑思维、逻辑论证在认识真理、论证真理中的重要作用,弄清实践检验与逻辑论证的联系。所以,我们学习和研究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实现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首先通过逻辑论证来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使人们熟悉它、理解它、掌握它,才能真正实现其指导作用,并将其放到实践当中进行检验。

(三)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虽然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但是这种方法论并没有具体地体现在领导人和经典作家的任何一篇文章和著作当中。这些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体现在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当中,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就是具体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总结新时代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综合成功的经验,修正错误的方法和内容,在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难以真正地领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原则,把分析出来的各个方法论联系起来,才能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准确地理解其内涵,才能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指导作用。 wiJjHiSAZftRnNH3ZZXGz1OmFnbQwF3BOOA6MoMnLacgALi3DceupsXE/s/myA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