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方法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和思维,都依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条件而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理论和思想在内容和形式上大相迥异。考察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历史,对了解和把握人类思维方式演变脉络的规律性、自觉地继承人类优秀思维成果、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关于思维方法的整体性及其创造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方法呢?

一、思维

何为思维?思维具有哪些特征?思维的过程是怎样的?思维的结构是什么?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人们不断思索其深刻的内涵。思维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向前演进的,它是在人类劳动协作和语言交往的推动下产生的。

从生理机制上来看,思维是人脑的重要功能,当一个人思维形成的时候,人脑必然会发生变化。

从思维的组成要素上来看,一般认为思维包括以下6个要素

1.想象。想象是人类借助大脑对已知事实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它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重要思维,在层次上其超越于经验,是一种新的意念。

2.幻想。幻想是从思维中摆脱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知的事物。波普尔作为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强调:“科学发现近似于试探着说谎,近似于创作神话和诗的想象。”

3.怀疑。怀疑是思维中一种极有价值的思维素质,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对已有理论的怀疑,是思维进一步成熟的摇篮。

4.联想。联想是人类在思维过程中,通过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并依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由此进一步地推测出不同事物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思维技巧。

5.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对自己原有知识的不同认识,与此同时又渴望进一步了解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新奇感或奇妙感。它是由外界事物和现象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和认识倾向。

6.类比。类比是在思维形成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把先前认识的事物或者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与当前认识的陌生事物进行对比,因而启动思维,提供线索,推动实践的过程。

从思维的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思维的进步和发展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类思维经历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征、特点,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方法的变化,思维的发展和最终革命性飞跃等方面。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这一点对于思维在经验领域中的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 所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科学思维方法,需要我们首先要考察思维的发展历史及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众多学者认为,思维的发展历史一般经历了原始的自然思维、古代思维和近现代思维3个阶段

(一)原始的自然思维

“原始思维是原始时期原始人类的思维,是原始氏族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整个人类思维发展史上低级的、但又不能忽视的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是发生着的思维雏形。” 这是一种相对低级的思维,是人们遇到某种现象或看到某种东西后,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判断或想法。在特征上,原始思维具有具象性、互渗性等特点。由于原始的自然思维是凭直觉来产生印象,因而往往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原始思维所具有的功能,是对事物直观表象的反映,其是一种初级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功能和认识价值。另外,原始思维在对外部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中,往往将物理、心理、生命有机体和无机体等混为一谈,导致原始思维不能区分主客体之间、事物物象和象征意义之间的差别。

(二)古代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各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既具有各自的特色,同时又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点。与原始社会人类的思维相比,古代社会人类的思维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中国古代,从商周时期开始,古代思维开始孕育,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完善于宋明清时期。古代思维方式强调实用性、整体性,它是基于“致用之学”、强调“整体性”的思维方法,造就了直觉与思辨相互交织、互哺共生的辩证思维。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的朴素思维方式又逐渐形成并呈现出整体混沌性和直觉性的特点。直觉性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直觉性的作用有着充分的阐释和论述,并且还提出了许多相当有价值的见解,形成了系列思想。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八卦图像”就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图像的形式对天地万物的存在进行表达,体现出古人对宇宙存在的初步认知。这种思维方法在古文字的创造中经常予以运用,最为明显的就是象形文字,这是一种以直观的线条抑或图案勾勒具体对象特征的文字,而不是简单的图画文字。因此,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还呈现象形性特点,这种取象方法是一种抽象概括过程。当然,中国古代思维的形成由于缺乏实证、逻辑分析以及趋于精密的科学方法,导致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中国古代思维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往往否认事物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实体地位,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在西方社会,其古代思维和中国古代思维一样,也同样具有缺乏科学性的致命弱点,在分析事物实践中不能通过实验等手段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正确性,以致出现种种错误。

总的来说,古代思维比起原始思维具有了很大的进步,它是一种以直观和猜测为特点的广泛思辨。但是,因为其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故其思维结果未必正确。但随着人类语言能力的提高,人们在思维方式上已经能够思考和认识一些问题,并具备了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近现代思维

人类思维取得较大发展与进步是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生产与科学的发展造成对实验、观察方法有很大的依赖,再加上当时力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不断发生,政治斗争此起彼伏(如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等),罢工次数趋于频繁,由单纯的经济斗争转为政治斗争,由分散自发的斗争转为有领导有组织的自觉斗争,工人斗争形式的变化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上述种种实践的要求下,需要有新思维方式来指导,人类思维进入近代思维阶段。到18世纪中期以后,现代思维开始形成。

现代思维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认为事物彼此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为典型代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思维的科学性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究竟什么是思维?对于思维的定义可以说众说纷纭。一般来说,“思维”一词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思维就是解决问题或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也有人说,思维是人脑的活动,是人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思维就是精神,二者皆由物质所决定并反映物质的发展状态,二者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哲学上通常说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就科学分类而言,思维并不等同于精神。思维是一种基于理性自觉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认识活动,是区别于感觉、知觉等低层次认识阶段的高级形式。由是观之,思维在狭义的层面从属于精神,是精神的高级、高层次运动状态与过程。思维学研究的仅仅是这一种思维,而不是广义上的思维。可见,从狭义上说,思维是精神的一部分,是精神的高层次运动过程。思维学研究的是狭义上的思维,并非广义上的思维。

二、方法

“方法”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文,象征“沿着”和“道路”,它表示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所采取的一种途径、道路。对于方法的含义,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对方法的不同解释、阐释和说明。在西方,很多哲学家和思想家对方法作出过不同的论述和解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对“方法”一词进行了极为独到精准的阐述,这就是为后人所命名的“工具论”。培根在对方法作出解释的基础上,他把自己认识方法的逻辑专著定名为“新工具”。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把方法等同于工具,是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的手段。

“方法”一词在我国很早就已经开始使用。在中国现有的典籍资料中,方法最早出现于《墨子·天志中》。该著作中提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在这里,方法表示量度方形的办法。在《中文大辞典》中,对方法解释为“行事之条理也”,表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应遵循事物自身的条理、轨迹,或者途径、路线等。《现代汉语词典》对方法解释为:一是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二是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三是指科学方法;四是指软件编程语言中,如果将函数定义为类,定义的一部分或者将它与某个对象绑定,则该函数称为方法。本书所说的方法一般指第二个意思。但是,在现实当中人们往往把方法与手段互为注释,不加区分地使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一般都把“手段”解释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处理事物的手段”等。手段的最大特征是以实体形态存在,是“一物或诸物的复合体”,与方法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本书提到的思维方法中的方法,一般是哲学中的方法,它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方法。1959年4月,毛泽东曾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说到,所谓方法,无非就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二者是互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他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方法就是人们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活动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

三、思维方法

在明确什么是思维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了解什么是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有哪些种类和特征。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思维方法的含义

思维方法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和话题。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具体的科学知识,诸如物理学、经济学等,因而忽视了人类最为基本的方法及其作用,并且人们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关注,要远远胜过对人们是如何获得这类具体知识相关方法的关注。对于思维方法只是一些智者偶尔闲聊的话题,它如同哲学那样,不如物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那样成为系统探讨的话题。

今天,我们之所以加强对思维方法的研究和学习,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用我们之前的各种学科知识已经无法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满腹经纶的智者也难以就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出现了巨变和速变的特征,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在现实生活中,思维方法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和减少错误率。思维方法是我们登到山顶的“缆车”,是所学知识的核心和灵魂。

究竟什么是思维方法?总的来讲,“思维方法是指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的规则和步骤。即思维方法是关于如何进行思维的可学习、可操作的具体步骤和规则,它并非如同我们过去想象的那样深不可测”

(二)思维方法的种类和特征

对于思维方法的种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和总结思维方法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抽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战略思维方法。

1.抽象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又称为逻辑思维方法。“抽象思维方法是指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思维基本形式的思维。” 抽象思维方法是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它是通过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就其特点来说,抽象思维方法是通过抽象概括,抛弃直观概括,形成概念、定理,使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思维形成。正如列宁提出的那样,“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及其他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2.形象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是人类思维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就其本质来说,形象思维始终不能脱离形象本身。“形象思维是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具体感性的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受世界观指导的”,“是人们通过实践在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形象思维方法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的整个思维活动中。形象思维方法是以表象为思维材料,始终以形象为对象并具有具体可感性。在作用范围上,形象思维方法广泛地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具有强烈的普遍性。形象思维方法的普遍性体现在,每一个人都具有用自身的经验证实形成思维人人皆有的状况,同时更可以从人类的所有实践活动中察觉其广泛存在。在功能上,形象思维方法是以形象的形式反映现实的整体性;从对象的形象思维为触发点具有先导性;在实践中以获得抽象思维难以取得的实践成果为目标,具有实践性。

3.创造性思维方法。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多种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它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也是科学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思维能力属于创造力范畴。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创造力的实质和核心;从创造性思维性质上来分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技术水平内重复再现,称为“再现性思维”;另一种是在思维领域内的“创新”,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突破。在特征上,创造性思维方法体现了思维的自主性、联动性、多向性和跨越性等。

4.战略思维方法。所谓战略思维方法,朱奇在《战略思维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给战略思维方法下的定义是:当运用抽象思维的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所形成的若干个相关概念,无法再找到它们的有现实意义的同一性从而继续做深层次归纳时,或者大规模计算、统计水平允许不再继续做深层次归纳时,就放弃归纳开始综合,并且放弃传统抽象思维方法认为综合就是简单相加或求合力的假设,转而假设综合就是连续考察这若干个并列概念的数量关系格局及其变化,并找出这若干个并列概念相互影响、共同变化的规律性的过程。” 由此看来,战略思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数量调整来完成,而是要经过时间序列连续进行多次格局调整来完成的。 wiJjHiSAZftRnNH3ZZXGz1OmFnbQwF3BOOA6MoMnLacgALi3DceupsXE/s/myAa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