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增强自身的学习本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因此,从思维方法的视角认识和理解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对于探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契合性、继承性与统一性,对于我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义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推进和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蕴含着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绘就治国理政宏伟蓝图中形成的最新成果的体现。从主题上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释。从方法论上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运用和体现,其不仅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运用和发展,即其不仅阐释了系统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论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在研究思路上,本书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章节上的安排。在逻辑上主要围绕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思维方法这一逻辑,即主体性思维方法在整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契合性和理论精髓的连贯性,这一思维方法的理论架构是如何建构的?与实践又具有何种关系?本书试图从哲学和逻辑学的层面,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蕴含每一个思维方法的形成依据和基础,在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以及运用和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并进行学理性解读与诠释。因此,该研究在注重学理分析的基础上,还侧重阐释思维方法在具体实践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

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分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出现的时代背景,任何一个理论都是为了适应一定社会实践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产物,因此其必然时刻随着时代主题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以与时俱进作为内在品质的科学理论,这一品质要求我们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必须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学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列宁指出:“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 因此,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蕴含的思维方法同样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当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一系列历史条件及时代特征相联系的,即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因此,本部分在从概念上解读什么是思维、方法、思维方法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系统阐释和论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形成的理论基础、社会条件等问题。在理论基础部分,该成果重点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蕴含方法论思想的承继与延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关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思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思维方法的汲取和转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形成社会条件上,主要从逻辑起点、现实依据、现实土壤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等实践基础上分析科学思维方法理论体系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此同时,本章在以基础理论为逻辑起点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又着重分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涵、对象和原则等基本理论。

其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系列讲话为依据,着重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实践中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相关论述作为研究主线和基础,系统剖析每一个思维方法的历史契合性与理论脉络承接性。每一种思维方法的出现和形成都不是凭空的,每一种思维方法除具备形成的总体社会条件外,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条件,都有其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因此本成果,一方面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宏伟实践中形成的每一种思维方法所继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依据,以现实社会的实践为基础进行分析并追根溯源,为进一步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具体来说,分论篇中对每一种思维方法的分析主要侧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等进行阐释,分析每一种思维方法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概括和总结每一种思维方法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主要结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践阐述每一种思维方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层面的运用和发展。最后,讨论在运用思维方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反思践行每一种思维方法中亟须突破的误区与困境,避免由于认知误区而形成现实困境,为每一种思维方法的合理有效运用提供建构条件和参考路径。

再次,系统分析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所具有的鲜明特色和意义。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也找到了实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因、核心和动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具有自身独有的特色。在方法选择上重实事求发展、在方式选择上重结合走新路、在内容形成上重整合集大成、在发展方式上重转化出成效、在目标定位上重人本保利益,体现出务实性、结合性、整合性、转化性和人民性等特征。明确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式的特色,了解其形成不是偶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这条不平凡的道路上积累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必须系统把握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国情状况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包括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个别结论、必须严格区分基本国情和个别国情、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创新的成果来指导新的实际的主要经验;包括在治国理政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坚持调查研究的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等等。这些鲜明特色为今后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继续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寻求到了经验借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运用辩证思维增智慧,运用历史思维知大势,运用战略思维谋全局,运用创新思维增活力,运用底线思维定边界,运用法治思维求善治。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贯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和阐释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意义。本书阐释了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助于在实践中把科学的思维方法转化为活的思想武器,有助于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最后,在结语部分,本书强调了学习和研究新时代治国理政思维方法必须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因为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是实现新时代伟大使命的必然要求、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是彻底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需要、构建科学的思维方法体系是增强新时代新型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必然条件。与此同时,成果还诠释了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要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坚持“人民首创精神”观点和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维方法的内在逻辑等方面,为今后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寻求经验借鉴。 jI63wGW8JyazmEZKbGURf4RvO/4/0yf/Gx73DWRChaUfEBuS3ZUIKQ1xAWPa6ta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