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沟通价值主客体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价值客体才能发挥自身功能满足价值主体大学生个体的需要,形成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

一、教育实践活动的含义

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个体参与的能够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的活动。大学生个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亲自参与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达到知行合一。离开了实践活动,思想理论只会停留在大学生个体的头脑中,无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价值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也难以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就难以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活动的内容丰富了。党的十九大后,全党全国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与实践的活动。近年来,伴随着对大学生个体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视,培养大学生个体正确劳动观和审美观的实践活动增多。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个体的劳动素养,使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审美教育的实践活动重在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培养个体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此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等内容都很丰富。二是实践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具有特色的实践教育活动越来越成熟,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具有鲜明红色教育特色的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实践活动形式就非常多样,有唱红歌、编草鞋、利用井冈山红色资源进行的现场教学、重走当年红军挑粮路等,具有较好的教育效果。当前,随着网络和自媒体的发达,线上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诵经典、讲故事、理论对话、专家讲坛等形式应运而生,公众号、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也受到众多大学生个体的青睐。三是实践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现在,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实践活动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高校所在的城市或地区,大学生个体可以到其他城市和地区参与多种实践活动。

与此同时,实践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主要是形式主义等问题,包括一味追求活动的范围、活动的级别、活动的声势、活动的场面、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等,反而忽略了“主角”——教育对象大学生个体的感受和获得感,不考虑他们是否需要、他们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感兴趣。脱离教育对象的需要这个前提,仅仅只从教育者层面和管理者层面出发,为了所谓的教育而开展活动,那就是走过场,不仅效果不好,还会引起大学生个体的反感。

二、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教育实践活动是沟通价值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实践活动的形式多、质量高,对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效果影响很大。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除了传统的关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活动以及针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的实践活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下内容也是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是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紧密关联的,比如坚定理想信念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认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有很多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多开展一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活动,诸如以图像的形式从马克思的生平开始了解,再逐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从中国革命、改革和发展的图像中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增强大学生个体对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深层次认识,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是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富足的时代,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当代青年大学生个体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感悟伟大革命精神,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德与风骨,在党史、国史学习中启迪智慧、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可以通过探访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形式,在革命先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和感受先烈们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体会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通过文艺展演的形式,让大学生以组织编排表演优秀革命故事的形式,使个体在实践中感悟革命前辈的品格与精神。三是持续推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且传播速度快,大学生个体易受国际国内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个体出现价值困惑,甚至被错误的价值观诱导。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一时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信息的误导产生困惑很正常,但及时的教育和引导非常必要,如果不加以必要的干预,有的学生可能就会误入歧途。因此,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活动非常必要,要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给大学生个体一种明确的正确的价值导向,让他们在面对复杂情况和思想时能够明辨是非曲直,不被错误的思潮和观念所迷惑和误导。四是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大学生个体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当前部分大学生个体劳动机会少,劳动意识缺乏,并且出现了一些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好逸恶劳的现象。再加上社会环境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影视明星的高片酬、网红的高收入、期望“一夜暴富”的侥幸等待心理等,让部分大学生个体心理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缺乏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的思想。通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个体享受双手创造劳动成果的美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踏实感,从而引导大学生个体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性,引导大学生个体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其劳动素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活动,要不断丰富内容与形式,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除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更应多开展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一是及时走进乡村、城镇、社区,让大学生个体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在部分大学生个体的心目中,课堂上所学得的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现实社会中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是脱节的,这也是部分大学生个体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够理解的原因之一。通过进乡村、进城镇、进社区的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个体将课堂上所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自己眼中的鲜活的画面“重合”对接起来,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力量,增强大学生个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信心。二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和发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个体的教育。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经历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付出过那么多的惨烈牺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个体成长于和平年代,缺少血与火的淬炼,应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启迪智慧和砥砺品格。三是将思政小课堂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个体积极参加基层实践锻炼和劳动活动。要引导大学生个体在基层实践锻炼中运用思政课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巩固学习成果,并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大学生个体出现的对社会现实的疑问和困惑,尤其是个体对课堂学习内容与现实问题之间的矛盾和疑惑,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回应,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理论只有彻底才能服人”,只要思政课教师有过硬的知识、宏观的视角和历史的视野,就一定能够把问题阐释清楚,让学生信服,也以此为机会帮助大学生个体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体现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四是与专业实习实训结合,增强大学生个体练就过硬本领和服务人民的意识。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大学生个体要站稳人民立场,将来要用自己的过硬本领服务人民。大学生个体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是要为其业务发展服务的,是为业务发展指引方向、保驾护航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与大学生个体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能够让大学生个体在正式步入行业之前就体验到作为青年一代的专业使命感。很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行业,不仅关乎个体的职业生涯,更关乎我们的行业是否能够不受制于人,这就需要青年一代扎根基础理论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加强创新来实现。要让大学生个体认识到没有哪个专业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他们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构成,爱国、敬业的使命感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

三、教育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价值主客体的重要桥梁。价值主体大学生个体通过接受理论教育,教育内容还只停留在个体的思想层面,仅仅处于“入脑入心”的阶段,部分个体可能连“入脑”的程度都没有达到。如果没有实践活动这一环节,思想就不会转化为行为,个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提升和成长成才。实践活动作为个体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个体巩固理论学习成果,并将其外化于行的重要一环。实践活动的过程实则就是大学生个体将理论教育的内容学懂弄通做实,然后达到知行合一的过程。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个体在课堂上学习的基本理论知识观点的正确性、科学性得到了验证,通过实践活动,个体对这些理论观点的理解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在深化了的理论认识的指导下,大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也能够更加的富有成效。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个体掌握新的技能和本领,掌握新的知识,还会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个体对原有理论产生新的思考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丰富了原有的理论教育内容,还可能会形成新的理论观点。

大学生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就会激发其产生新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提升的需要上。在高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个体在专业实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发现自身实践存在欠缺,既有因为在校期间没有认真学习导致的知识“盲区”,也有的是伴随社会发展,行业中已经出现新技术和新趋势,而课堂上还没有及时更新内容,不仅大学生个体需要学习,教育者也需要学习。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会让部分大学生个体对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有新的思考和认识,无论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是在思政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相当部分大学生个体认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没有问题,他们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教师案例中讲得那样,但他们忽略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在现实情况中,面对具体的环境、具体的问题,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个体要作出正确的选择就不是那么容易,可能要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些都会引起个体的反思,让他们认识到道德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提升的过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修身自律,个体道德素养的层次才能不断提高,个体才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判断,选择正确的行为。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与大学生个体的交流碰撞中也会产生作为教育者的思想困惑,出现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无力感,等等,这都倒逼教育者产生提升自身素质的新需要,及时更新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增强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价值主体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促进高层次个体价值目标的实现。 MFtruppQhs3SKvhrOOv9vzrqph0C8U7GDx9TEHEojt6tZ9g8KxNrYRQf0wWprqs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