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筑起心中的“方舱”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曹阳葵

2020 年 3 月 10 日,武汉 14 所方舱医院全部休舱。

患者们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白衣战士们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方舱倒闭”;网友们说:“祝关舱大吉,永不复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武汉,一座座体育馆、展览馆、美术馆和学校,一夜之间被改造成方舱医院,成为 1.2 万多名轻症患者的“生命之舟”。这里还以超级透明的姿态向全世界开放。由此,我们在看到控制传染、救治病患的同时,还见证了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从“方舱影帝”到集体生日,从清澈的蓝莲花到火红的萨日朗。

之所以说疫情突如其来,最终的原因还是我们准备不足。疫情是一次考试,“考”出了我们公共卫生安全的短板,“试”出了我们应急管理能力的不足。

没有人喜欢灾难,但准备不足,灾难就会“喜欢”你。灾难面前,我们应该做到的,就是做好各种应对准备,让整个社会和生活具有更加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弹性伸缩空间。

“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武汉的方舱虽然休舱了,但我们心中的“方舱”必须筑造起来,防范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再强化、再提高。

更加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如何建立?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如何变革?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如何完善?社区应急管理如何更加高效?这是疫情留给我们的一串串问号,但是忧患远不止这些。

强化危机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各个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是需要我们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2020 年 3 月 11 日刊发) WvpRZgMaPMzh/1WL44njxcqt9wVFxROxM6L6rczbz1XdBa5qkBOT9LAFpQ7I3n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