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曹阳葵
又到年终岁尾,各地、各部门陆续开始送温暖活动,贫困群众和困难群体由此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报道中也能听得出他们的笑声。
送温暖活动年年有,但怎么送才能送到老百姓的心里、送出对群众的真感情,却是一件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一桶油、一袋米,不问对象、千篇一律,这是“粗放式”的送温暖;握握手、拍拍照,县乡村干部层层陪同、规定路线走一圈,这是“打卡式”的送温暖。这样的送温暖,不走心、不贴心,虽然带来了有形的慰问品,但未必是老百姓的真需要。
送温暖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2012 年 12 月 29——30 日,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残雪、冒着严寒,驱车 300 多公里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们手拉手,仔细询问大家的生产生活状况。人民领袖如此心贴心、面对面地慰问,给乡亲们带来了真温暖,送来了黄土变成金的脱贫信心。
送温暖最重要的是用真心、用真情。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心贴心,才能了解到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远离“粗放”和“打卡”的冰凉,送去的温暖才能更实、更细、更精准。
(2020 年 1 月 15 日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