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党风,即党的作风。关于党风的科学内涵,长期以来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从语义上分析,党风包括党与作风两个方面。“作风”在《辞海》中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工作或生活上一贯表现的态度和行为,二是文艺作家在一系列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方法、技巧和风格,也指一个时代或民族的文学风格;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可见,党风中的作风应取《辞海》中的第一个释义,包含着思想精神层面的内在要素和行为方式层面的外在表现。具有明确主体规定性的党风,主要指政党组织及其成员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一贯的态度与行为,既有政党成员在认识、评价、审美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体现出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下而形成的行为方式。任何政党都会有体现其性质、宗旨、纲领等内涵的党风,所不同的是,由于各政党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传统、阶级立场、政治态度等诸多方面的不同,有些政党是在不自觉中形成自己的党风,有些政党是在完全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党风建设。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风这个科学概念,并对党风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941 年 9 月,毛泽东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党风概念,指出“党风存在宗派主义” ;他不仅提出了党风的概念,还阐明了党风的内涵,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 ,这些论述实际上表明党风包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风。20世纪 80 年代,黄克诚在中纪委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党风的理论创新,强调:“党风指的是党的作风,是共产党员的作风,它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作风。”

从价值上分析,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评价一个政党好坏的直接依据。党风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党的内在规定所决定,本质上是一个政党党性的外化表现。党风正,党性强,党的光辉形象就能在群众中树立;党风不正就会影响党的性质,甚至造成党的腐败蜕化,严重损害、践踏党的形象。早在 1980 年 11 月,陈云就鲜明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此后,“党风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多次被写入党的重要文献和党的制度规定中。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特别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2022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再次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这些论述都展现了党风的价值规定,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与宗旨、思想与价值观念在公共政治实践中的外化。

综合语义和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一定政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方法、行为风格、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外在表现。通过党风,人们可以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判断其是多数人的代表还是少数人的代表;可以判断一个政党的前途,判断其是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还是代表历史潮流的倒退;可以判断一个政党的风格,判断其是表里如一、引领示范,还是言行分离、蝇营狗苟。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对党风的系统认识,并不断丰富发展党的作风建设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党风的概念,但却始终重视党的蜕化问题和脱离群众的危险,注重党的纯洁性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以批评求团结、防止党的蜕化、密切党群关系等优良作风。针对领导干部特殊化的作风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要求干部不能高高在上,“无权要求别人对自己采取与众不同的温顺态度” ;为了防止领导干部搞特殊化,恩格斯主张党内实行人人平等的原则,指出党内的官吏是群众的仆人,人们“不要再总是把他们当做完美无缺的官僚,百依百顺地服从他们,而不进行批评” 。针对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奢侈腐化、以权谋私问题,恩格斯及时意识到党面临的蜕化变质危险,认为“无产阶级运动的规律显然是,到处都有一部分工人领袖必然要蜕化” ;在主张坚决清除蜕化变质腐败分子的同时,他也关注到了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如何严防党的腐化问题。1891 年,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序言中,总结了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两项措施: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针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问题,列宁始终高度关注党内廉政建设,主张自上而下、不留情面地“把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分子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虽然‘改头换面’但内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从党内清除出去”

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着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特风格,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充分认识到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形成并始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这些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反复强调作风问题无小事,带领全党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入手,坚决惩治“四风”,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锲而不舍、一以贯之的恒心,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作风建设,开创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境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狠抓作风建设的信心和勇气。可见,在推进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人民反映最强烈的作风问题为导向,坚定真抓实干的决心,围绕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怎样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切入口、如何实现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新思想新判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2022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2022 年 10 月,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作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展现中国共产党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2023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要求“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并就作风问题深刻提出要“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等要求 。因此,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有助于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进一步明确党的作风建设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探寻有效方法和长效机制,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基于此,本书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为指导,以文本研究为基础,分为“党风问题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纠正‘四风’不能止步”“党性问题是改进作风的重要着眼点”“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抓常抓细抓长”六部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行提炼、概括,并阐释相关论述的基本内涵、理论特点和实践创新,揭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意义,基本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大体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在分析阐释问题时,坚持从文本出发,尽可能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相结合,与当代中国党的建设实践相结合,与党领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力争系统性、整体性地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涵、理论创新、实践路径、现实价值与宏观视野,从党的作风建设层面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之问,阐明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增强研究的思想性与学术性。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本身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并处于不断发展创新中,课题组成员将及时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最新论述,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研究,尽一份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者的责任。 82QFMbOOs6+nwq0q4Bf5yKsw/HwmCS1o4yzHH+1tguTQ1N5Rwd0kzDoa2APSE2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