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创新点和突出特色

(一)学术价值

1.推出“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并赋予其时代话语使命

以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具体概念理论为指导,推出并全方位、多层面地论证“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视域下对这一概念进行辩证性考察,旨在把“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属望的“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标志性成果,并赋予其引领中国话语体系“走出去”以担当起超越美西方 “第一”“普世”等标识性对抗话语的时代话语使命,塑造一个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事业中能够持续性发挥“发酵”作用的“共同价值”理念。

2.阐释以“包容性绿色发展”为标识性概念引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若干重大问题

在标识性概念摹写、规范现实的作用基础上,力求全面深刻阐释“包容性绿色发展”的融通性、超越性以及以“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为引领促进中国话语体系“走出去”的可行性、优越性等若干重大问题,为寻找和打造与“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相得益彰的、能够胜任“走出去”的时代话语使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立一个学术讨论的致思场域。

3.提出在辩证运动中实现新时代新思想发展场域新开拓的理论创新路向

本课题鲜明地提出,应该在促进世界包容性绿色发展进程并“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过程中,促成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运动,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场域的新开拓。

(二)应用价值

1.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谋划一幅全要素、综合性、多主体的整体性推进路线图

用5个章节的篇幅,全面而细致地阐释以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全要素、综合性、多主体建设的路线图,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所必然昭示的经济共赢、政治自主、文化互融、社会安全、生态共建之路。这是在“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这一成果主题中继“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和出场”之后,对这一理念的“现实性和力量” 的阐释。

2.为中国话语“走出去”提供一个具有更大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格的“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把中国的故事讲好,把中国的声音传播好,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需要打造典型的标识性话语。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倚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五大新发展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包容共生”而生成,在引领中国话语体系“走出去”方面具有在“后西方”时代 “人类发展的下一步” 的方向导引上无可置疑的更大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品格。因而本课题认为,“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在对外话语传播中,应该发挥出比《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 中各专门性或部门性关键词具有更多普遍性和更强现实性意味的融通性 作用。或可把“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的“更多普遍性和更强现实性”表述为:为《中国关键词(治国理政篇)》搭建“走出去”的平台和载体,提供“走出去”的桥梁和手段。

3.提出决不能放弃话语的所有权、解释权和传播权的警示

英国新左派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在其《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著作中指出,语词是对社会实践的浓缩,是对历史斗争的定性和定调,还是政治谋划和治理策略的载体 。他认为,文化及其传播的核心归根结底表现为关键词的传播。本课题赋予“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担当起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推介中国方案以促进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典型“关键词”使命,旨在塑造一个与“美国优先”“美国例外”“普世价值”等形成鲜明对比的、能够切实反映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进步意愿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鉴于此,本课题提出警示:我们决不能在自家作出如此巨大的“中国贡献”后而放弃“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原创性所奠基的所有权、解释权和传播权。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警示之下所做的对外“讲清楚中国”的工作。

(三)创新点和突出特色

1.研究内容的创新点和突出特色

(1)研究内容的创新点。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和中国文化基因——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以唯物史观的“人必群”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能群”为理论基因,突出彰显人类整体作为“类存在”的“天性”,继而这一理念的出场便凸显其博大的时代意蕴并必然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全球事业的路向指引。

坚实的中国理论和实践倚仗——五大发展理念(“国内版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版本”)及其宏大实践叙事。

宏阔的国际社会视场——奠立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上的顶层设计。

层层递进的主题挖掘和主体内容铺陈——核心概念的生成和出场阐释;超越联合国千年计划筒苍结构并基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要素彼此交融、综合实现、多主体建设的线路图描画;以“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为引领促进中国话语体系“走出去”的融通性、超越性、可行性、优越性等重大问题申说。

“立”“破”互证的内容——在全要素阐释时均分别相应地揭露美国悖逆包容性绿色发展政策的实质,即从时空双维视角揭露其实质,看得更为全面和深刻。

鲜明而合乎叙事逻辑的研究展望——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观照下的包容性绿色发展问题,即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运动为研究主题的提升,为寻找和打造与“包容性绿色发展”相得益彰的、能够胜任引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时代话语使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拓开一个学术讨论的致思场域。

(2)研究内容的突出特色。在研究目标的追索上,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 等号召为写作初心和研究旨归。“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等要求和号召而推出的标识性概念,因其高度的融通性、强大的超越力、多层面的可行性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已经上升为“两个大局”下中国的“生存重器” ,并为世界包容性绿色发展提供了可感触、可借鉴、可信赖的具象典范,成为向世界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和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在成果主题的阐释上,紧紧倚仗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所构筑的宏大的理论统摄、价值导引和实践叙事。如倚仗这一理论、价值和实践叙事,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得以生成和出场——这是“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的首要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现实路向得以科学擘画——这是“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的主体内涵;“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也才能承担起中国话语体系“走出去”的时代话语使命——这是“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贡献”的必然归宿和结论。

2.研究方法的创新点和突出特色

(1)研究方法的创新点。即研究和阐释逻辑与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历史逻辑的统一。

对“中国贡献”这一主题的阐释包含逻辑上层层递进的三大部分,这是遵照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历史逻辑的研究和阐释理路。以包容性绿色发展的中国方案和经验、中国理论和实践、中国精神和力量为研究切点和基点,阐释理念的生成和出场;以理念的生成、出场并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支撑起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共赢、政治自主、文化互融、社会安全和生态共建之路。既然如此,我们对自家作出如此巨大“中国贡献”的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原创性决不能放弃其解释权,于是阐释以“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为引领促进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融通性、超越性、可行性、优越性等相关重大问题,并以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运动问题这一研究展望为研究主题的提升,如此与前两部分一起,便凸显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原则。

(2)研究方法的突出特色。除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方法外,成果整体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方法、“经济问题哲学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方法、“以得自客观现实之道还治客观现实”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具体概念分析方法等,包括对核心理念或概念生成机理的申说、核心理念或概念的辩证性考察及时代意蕴的挖掘,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的运行机理的阐释等,都充分地倚仗和运用了上述研究方法。

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阐释,就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方法和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具体概念分析方法的体现。一是较为精细的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生成依据和出场逻辑的阐释。即先从人类社会整体性视域确立“包容性”“绿色化”这两个时代发展最显性的话语所代表的人类存续和发展的时空双维坐标,再根据人们在讨论“包容性”的发展时很难不涉及太多绿色发展意涵,反之在讨论“绿色化”的发展时也很难不关涉太多的“包容性”的发展意涵这一“一体”关系,把两大发展理念熔铸于一身,推出“包容性绿色发展”概念,以实现发展观上的理念升华、方式变革和实践革命。二是把“包容性绿色发展”作为推介五大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党的治国理政“关键词”的具体概念,使这一具体概念富含更多国际传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特质,赋予其更大的普遍性品格和更强的直接现实性品格。如此以“包容性绿色发展”这一具体概念整合、总括和推介五大新发展理念,旨在突出彰显中国共产党对“包容性发展”和“绿色发展”这两大潮流的接纳、倡导和坚定践行,成为“两山理论”“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集中概括,并旨在为“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提供可资倚仗的研读“文本”,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叙事和推介的现实路向。显然,这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理论所说的具体概念生成、演进和出场要求的。

又如,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方法、“经济问题哲学分析,经济问题政治解决”方法以及“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方法对“中国贡献”的第二部分主体内容的研究,即超越联合国千年计划筒苍结构,基于社会发展全要素彼此交融、综合实现和多主体建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共赢、政治自主、文化互融、社会安全、生态共建之路的阐释和申说。

再如,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维、“以得自客观现实之道还治客观现实”的方法论对研究主题的提升和扩展。在阐释主体内容和三大部分“中国贡献”的基础上,把以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运动问题作为“中国贡献”这一研究主题的进一步提升,参见第十一章“研究结论”的第三节“研究展望”。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然要表现为一种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一方面是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尊崇、弘扬和全方位突出彰明;另一方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含义较早的“预设”和全方位的“规范”。

另有辩证、互证的结构体系,即做到“立”“破”一体,弘扬与批判的统一。在对美国悖逆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政策和实质的揭示方面,第五章至第九章在阐释“五位一体”的五大路径基础上,在每一章分别提供一个能够深刻揭露美国霸凌主义祸害世界的、具有时空双维意味的观察视角和讨论路向。即美国悖逆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政策及实质,从空间结构的包容性和时间延续的绿色化发展视角来看,能够看得更加真切而深刻。历数美国的殖民统治原罪、输出动乱罪魁、种族歧视罪累、侵略干涉罪孽、双重标准罪责、撒谎成性罪恶等,每一桩都是严重悖逆包容性绿色发展所尊崇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 68eMT4GmNFRJAg8HTRa4BlKIixiTyAp9QMkQ1UtJ8tpaaULFGpFZbqJRdK0zah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