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根本所在。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概念是清末民初以来逐步建构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承担着民族团结的责任。中共“二大”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官方文献首次使用“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此在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逐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思想,并在文化抗战的斗争中实践其思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因此,本课题将在具体研究中,始终把握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扬的主题,阐释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文化抗战,为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扬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一是如何通过对文化抗战历史的研究,发掘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升华、弘扬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就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升华的历史进程。这种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全新的高度。”抗战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主要是通过中国人民不怕牺牲顽强抵抗的英勇斗争体现出来,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通过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音乐、戏剧、电影,对此加以凝聚和弘扬。本课题将通过对这些形式的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二是对海外文化抗战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海外华侨、华人中蕴藏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力量,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抗战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难点的体现,主要是资料的收集,特别是海外相关外文资料的收集。从目前研究的现状来看,依据的资料大部分是回忆录。本课题拟注意当时海外华侨、华人所创办的报刊,出版的书籍以及华侨、华人所住在国的文献档案资料,针对此难点予以深入研究。
三是处理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的关系。抗战文化是因抗战而形成的文化,是对抗战经济、政治、军事的反映,侧重考察的是反映抗战经济政治军事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文化抗战则是文化界运用各种文化工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宣传抗战,鼓舞人民的抗日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各种文化产品、文化现象,如抗战音乐、抗战戏剧、抗战文学、抗战宣传等等,它们既是文化抗战的方式,也是文化抗战的成果(抗战文化)。因此,本课题以文化抗战的视域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抗战活动,重点是研究文化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际运动,并对由此形成的文化现象文化成果(抗战文化)予以阐述和研究。这种阐述和研究不仅仅是对文化本身的分析,而是更注重造成(形成)这种文化的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文化意义。
总之,本课题将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考察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相对于已有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具有较为独到的学术理论价值:
一是从文化抗战的视域立论,区别于以往学术界的抗战文化的视角,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当作经济、政治、军事战线的抗战一样,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抗战史的研究范畴。本课题从文化抗战的视域展开研究,是一个新的视角,将拓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领域抗战历史的研究,全面地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历史。
二是从文化史研究的范畴规范设计课题,比较系统地研究和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历史。以往的研究或是从区域或是从个别文化领域(如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等)对抗战文化或抗战文化运动进行研究,不能全面反映文化抗战的全貌。本课题将运用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从文化史所涵括的范畴对文化抗战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比较完整地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历史,展现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14年的斗争轨迹。
三是从文化抗战的视野,阐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抗战的领导核心。全面地反映和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在抗战期间也发起过“新生活运动”和“国民精神总动员”,但其实质是限制进步思想、抵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实行文化上的专制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上的抗战,不但鼓舞了人民群众抗战的斗志,激励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而且始终如一,坚定坚决,把握了文化领域抗战的领导权,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
四是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层面,阐释文化抗战对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和升华的巨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精神是文化的内核,是文化的深层结构。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运动,发掘抗战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对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升华,揭示文化抗战对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作用。
本书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
在学术思想方面,一是对“抗战文化”和“文化抗战”从学理上加以区别和界定,使文化抗战区别于因抗战的经济、政治、军事而形成的抗战文化,成为独立的学术话语,不仅仅从历史本来面目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战线抗战是全面抗战和全民抗战中的重要战线,而且也将文化抗战与经济、政治尤其是军事领域的抗战一样,视为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本课题试图构建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研究的学术范式,即构建文化抗战的学术内涵及其逻辑结构。该课题以中共党史和文化史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为依据,初步构建包括抗战指导思想、抗战舆论宣传、文化抗战团体、抗战教育、新闻出版界抗战、文学界抗战、艺术界抗战、科学界抗战以及文化抗战与民族精神等范畴在内的文化抗战学术话语体系或学术范式。这是本课题的一种尝试,其目的是探索文化抗战研究的途径。三是阐释中国共产党是文化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双方中,从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对比乃至文化资源的占有中,中国共产党并不占有优势,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在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定地领导和支撑着抗战,并通过文化抗战的巨大影响力,支持和影响了包括国统区、敌占区在内的抗战大局。
在学术观点方面,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和形成特色。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在文化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广大民众中进行文化抗战活动,又以宽阔的胸怀和民族大义引导高层文化人士,结成了文化上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领导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左翼进步人士的文化抗战,引导着国统区文化抗战的方向,是文化抗战的中流砥柱。本课题在叙述文化战线各个领域的抗战活动时,阐明中国共产党是文化抗战的领导核心的观点。二是彰显文化抗战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弘扬。以“中华民族”来表达中国多民族的统一称谓是在清末民初,而中华民族作为统一民族的精神凝聚和弘扬,则是在抗日战争中得以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对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弘扬和光大中华民族的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义勇军进行曲》所表达的民族危机意识和民族斗争精神,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得以传承和弘扬。本课题将通过研究,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是中华民族精神凝聚剂的观点。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所形成的成果——抗战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共产党通过文化抗战,形成了抗战音乐、抗战戏剧、抗战文学、抗战媒体、抗战教育等等抗战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抗战中凝聚和弘扬的民族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文化记忆,融入民族文化的血脉,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通过对文化抗战和抗战文化及其关系的研究,说明文化抗战所形成的抗战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
在研究方法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的指导,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历史资料为依据,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从方法论上来审视学术界存在的某些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观点。
总之,在充分研究和吸收已有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课题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抗战思想及抗战舆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出版界抗战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学界抗战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艺术界抗战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界抗战活动、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与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地位与作用等10个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