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伴随着文化制度的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中国之制”,是在国家制度创新和文化治理之中形成的“中国之智”,更是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之治”。其内在地以“三大制度”为价值坐标、以“两大体制机制”为实践内容,由此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机制,共同作用于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实践过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波谲云诡、世界文明交流激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力推进,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强国建设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中,不仅从增强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了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总体性目标,以主流意识形态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民族道德素质提升、社会主义文艺繁荣以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同推进构建文化强国战略体系,并不断把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策略,指向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文化制度框架,为文化政策制定、文化机制改革和实现文化强国擘画路线图、定位坐标系。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路径系统化为一项制度明确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推进提高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

以此衡之,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并不局限于文化机制、文化政策等微观层面,而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出发,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家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进一步探寻文化制度与文化强国的有机耦合。文化制度与文化强国辩证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首先,文化强国是文化制度发展的目标导向,引领着文化制度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文化制度的发展要求。其次,文化制度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制度保障,为增强文化治理效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动力。最后,文化制度与文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保证。坚持和完善文化制度体系有助于运用好制度优势,以文化力量构建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并使之立足实践、融入实践、指导实践,对完善文化治理体系与提高文化治理能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脉关乎国脉,文运关乎国运。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必由之路。就目前文化强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个宏观而庞大的工程,既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文化强国内涵、目标要求、建设背景等宏观理论方面,缺少对于贯彻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本书试图打破常规,以“文化强国与文化制度”为新的研究视角,在这一整体视角下以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层面的“三大制度”“两大机制”助推文化强国进程,避免了学界以往的抽象论证,使文化强国建设的研究结论更加科学深入、扎实可信。具体而言,从文化强国之灵魂、文化强国之方向、文化强国之基石、文化强国之宣介、文化强国之动力5个方面构建起了严密的“中国逻辑”,深刻地把握和回答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解释框架下文化强国何以实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首先,深刻理解与认识文化强国进程中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关注人民群众迫切的精神文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为文化强国建设指好路、把好舵;关注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的相关工作,为建成文化强国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切实提升制度执行能力,更好地把我国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文化治理效能和文化发展动力。其次,深刻阐释了文化强国进程中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所彰显的战略意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关系链,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承载,存在于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的价值规范之中,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不仅指涉了文化传统所孕育的制度自信,而且反映了制度创新所延展的中国特色,深刻回应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理论应然、时代使然和实践必然,为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深厚支撑。最后,系统而具体地回答了如何将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文化治理效能和文化发展动力的重大时代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践行与文化强国建设的相互建构,通过自身显著优势、战略支撑、价值共识、精神动力的同频共振,筑牢思想阵地、强化价值引领、稳固物质基础、改善舆论生态、改革动力机制等具象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性活动。第一,必须牢牢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灵魂”作用,发挥最大优势、增强价值自觉、筑牢思想阵地,为夯实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第二,发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方向”作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建成文化强国提供明确的价值目标、科学的价值规范和根本的价值支撑;第三,巩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基石”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第四,提升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宣介”作用,为凝聚共识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提供制度保障;第五,强化“双效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在实现文化强国中的“动力”作用,为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指明方向,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制度保证。

文化是制度的内化,制度是文化的凝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和文化源流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本书运用马列·科社、党史党建、历史学等相关知识,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三大制度”“两大机制”分别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以文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实现对文化自身“软”力量的补充,制定出一整套分工合理、体系完备的实施方案。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分领域、分步骤地有序协同推进“三大制度”“两大机制”的文化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制度执行能力,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制度优势转化为文化治理效能和发展动力,使文化强国进程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gqiwPdIezt/7R9u+0g1gR4kDBRdYci4skbsf7Is9MVVq1HrinyF+p9JqtGWswx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