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和调研中,不少企业家指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现实中很多政策的享受还存在一定门槛。如地方政府在考核企业过程中,部分企业在资金补助领取方面存在较高门槛。以创新创业补贴政策为例,“税收”“教授”“海归”等指标成为硬性考核,导致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难以达到申请资金补助的评定标准,企业家政策获得感不高。此外,一些企业家指出,建设项目中各项资质的审批也成为较大困扰,例如环境影响评价、能源技术评价、安全评价等。
近年来,高技能蓝领工人、高素质科技人才“招引难、留人难”成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阶段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已成为目前民营科技企业的共性问题。问卷显示,有26.69%的企业家认为招工难、人才紧缺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大部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链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高端产业缺位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虹吸中高端人才。资金来源方面,不少企业家反映,存在“投资机构资金放贷难、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两难局面。
近年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显著提升,但真正能够依靠自主创新独立获取绝对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还不多,52.02%的企业家认为技术迭代风险加大。一是技术研发难度加大。调研显示,面临技术威胁时,70.22%的企业仍寄希望于自主研发来破解困局。二是技术供需存在鸿沟。调研发现,有82.28%的受调查企业认为实现其关键技术是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此外,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发还有较高风险,技术供给和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产学研之间的“供需鸿沟”还需进一步填平。
即使在发达的现代化市场经济国家,创新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调研中,很多民营企业家表示,创业过程中,创业失败是常态,大部分企业在激烈的科技竞争、市场竞争、产品竞争中被淘汰。需要关注的是,很多具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的企业家倾其所有、搏命创业,而一旦失败,将面临创业失败所导致的失信、民事责任、整体社会评价降低等风险,给企业家带来极大的压力,导致社会焦虑和心理压力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