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器工业坚持系统观念,在国际化经营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思想引导、心理开导、情感疏导相协调的工作模式。
“三导”分则各有侧重。思想引导,聚焦驻外员工的精神需求层面,针对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文化认同等问题开展工作,重在凝聚正向引领的“正能量”;心理开导,聚焦驻外员工的心理需求层面,针对心理压力、心理异常、心理危机等问题开展工作,重在开启心灵封闭的“黑匣子”;情感疏导,聚焦驻外员工的物质需求层面,针对工作困惑、生活困扰、家庭困难等问题开展工作,重在提供排忧解难的“金钥匙”。
“三导”合则同向发力。在工作理念上,以思想引导高擎旗帜,引领心理开导和情感疏导迈向正确方向;以心理开导捋顺心智,支持思想引导和情感疏导真正入脑入心;以情感疏导排解梏桎,奠定思想引导和心理开导有效工作基础。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推动工作领域的横向综合、“三导”并进,也要注重工作机制的纵向贯穿、“四化”相承,即问题发现现场化、问题会商靶向化、问题解决个性化、问题防范常态化,进一步激发新时代驻外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活力。
图1 “三导”模式示意图
1.问题发现现场化。(1)压实现场工作责任。驻外机构负责人既要管业务,也要管思想政治工作,及时了解驻外员工思想、心理和情感状况,开展经常性思想动态分析、员工心理画像和异常情绪疏导。(2)配齐现场工作队伍。安排境外党组织书记、委员及人力资源、党群工作人员,兼职负责驻外员工思想、心理和情感工作。引入心理健康管理专业机构,跟进为驻外员工提供咨询、分析和关怀服务。(3)丰富现场工作手段。充分运用党建云平台、心理热线等专业化、智能化工具的同时,继续用好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我党传统工作法宝,把驻外员工的思想困惑、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控制在现场范围内。
2.问题会商靶向化。(1)建立国内与国外的实时沟通。针对思政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参与度不高、操作性不强等“表现在海外、根子在国内”的问题,研究制定体系化的境外党建工作实施办法,对驻外员工思想、心理和情感工作进行统筹谋划。(2)畅通上级与下级的有效沟通。针对工作任务繁重、紧张压力明显、受到歧视排挤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管理”的问题,建立驻外机构“开放日”机制,集思广益推动解决海外项目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3)形成企业和家庭的双向沟通。针对老人赡养、子女入学、就医求诊等“表现在个人、根子在家庭”的问题,用心用情用力为驻外员工家属办实事、办好事。
3.问题解决个性化。(1)锚定问题根源。驻外员工的认识层次、适应能力和实际需求不尽相同,面临的思想、心理和情感问题及自行解决能力也相差甚远,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析归因问题根源。(2)坚持分类施策。梳理共性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好同一个海外项目乃至同一类国别市场的普遍性问题;抓住个性需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形成“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工作特色。(3)把握工作尺度。思想引导工作要端正同一个方向、突出同一个目标、强化同一种观念,确保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和价值认同上不出偏差。心理开导和情感疏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尊重个人意愿与情况差异,用平等的眼光、充足的空间和尊重的态度,充分满足驻外员工工作、生活和情感的实际需要。
4.问题防范常态化。(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政治引领、树牢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借助信息化平台,推动思想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由抽象说理向形象感化转变;优化思政教育环境,因地制宜为驻外员工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网络环境、家庭环境、舆论环境;加强思政教育考评,健全完善考评目标、指标、程序、监督体系。(2)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倡导“每个人是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引导驻外员工主动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加强心理专业人才培养,聘请专家开展巡诊培训,着力提高兼职心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监测,为处于特定时期、特别岗位、特殊情况的员工及时提供心理援助。(3)健全员工关爱帮扶体系。及时回应员工关切;落实办实事长效机制,定期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急难愁盼;畅通驻外员工发展通道,通过事业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物质上帮扶、情感上共情,健全驻外员工关爱帮扶体系。(4)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创新推进企业文化宣贯落地,帮助驻外员工坚定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信念、信任;务实加强跨文化融合,推动驻外员工尊重、了解和融入驻在国社会生活,争当企业经营的合作者、文化理念的传播者、民间交流的沟通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