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党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政治性是其本质属性。资产阶级政党如此,无产阶级政党也是如此。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后,它就肩负着领导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并最终求得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旗帜鲜明讲政治不仅是其根本要求,也是其鲜明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
同时,“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就能彻底解决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同政治问题相关联,都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不从政治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政治建设”这个概念,但却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强调“政治”的作用。针对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实践中所采取的“拒绝一切政治行动”而代之以“成功的试验”和“示范的力量”,
他们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强调其目标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对无政府主义者放弃政治斗争的主张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强调这种“政治冷淡主义”的目的是要“捍卫资产阶级的自由”。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放弃政治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人阶级自身的伟大目标,而“向工人鼓吹放弃政治,就等于把他们推入资产阶级政治的怀抱”;在任何时候,无产阶级都要利用“政治自由、集会结社的权利和新闻出版自由”等政治武器去“反对它”。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政治斗争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性与革命要求。
邓小平指出,在党的学说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讲得不多,列宁有个完整的建党的学说”
。与马克思、恩格斯不同,列宁更加注重从实践层面诠释政治建设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大意义,并就不同领域提出了不同的政治要求。列宁指出,政权建设应当服从党的政策的领导,“机关要服从政策”,“而不是政策服从机关”。
“凡是有关政权建设的重大问题,诸如政权机构的设置和改组,各级各类政权机构的职权范围和活动方式等等,经有关领导部门讨论后,还必须交党中央作出最后决定。”
在不同政权机关的协调问题上,列宁指出:“地方各部门工作的不协调,是阻碍经济建设的一个大害”
。为此,党必须担负起协调统一的任务。列宁还特别强调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无产阶级政党是各个部门“总的领导者”,党的领导作用应该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
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以贯之注重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鲜明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纲领,是靠政治建设立身起家、发展壮大的,讲政治是其基本特征和鲜明特色,同时注重政治建设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建党思想。从革命战争年代提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再到改革开放之后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注重政治建设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上是一以贯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究其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审视、把握、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同旗帜鲜明讲政治、持之以恒注重政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以贯之注重政治建设,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优势。
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前途光明,但道路不会那么平坦。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在国内,我们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续写新的历史辉煌,就迫切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从政治上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其他方面建设,不断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需要新思想的引领。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史上,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集中论述党的政治建设问题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政治建设理论还是没有过的。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党的建设实践使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所以,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无论是对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还是深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研究”课题组在考虑总体框架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单独作为一个子课题的重要原因。
本子课题以“坚定无产阶级政治信仰”开篇,以“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结尾,分七章集中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理想、政治领导、政治根基、政治生态、政治纪律、政治风险、政治能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基本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在分析阐释这些内容时,我们坚持从文本出发,尽可能地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同时注意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作思想史的梳理、作社会史的“还原”,期望以此尽可能地全面而准确地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历史继承性、思想丰富性、现实针对性,并增强本课题研究的思想性和学理性。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加之研究水平有限,我们深知当初的设想和本成果之间依然有很大的距离,课题组将继续及时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最新论述,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这是我们这些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者的本分,也是我们这些人应尽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