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6 个方面进行了深度概括和阐释,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鲜明特质,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六个必须坚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为我们党和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本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出发,科学梳理总结“六个必须坚持”的深刻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辅以“知识拓展”和“中国故事”进行延伸讲解,兼顾理论性与通俗性,大众化与时代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化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有益参考。

治国有常民为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牢牢坚守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多次强调“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心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朴素而又深情的话语,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事业的真情告白,也是指引我们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始终同人民干在一起,汲取人民智慧,凝聚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乱云飞渡从容对——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从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深刻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凸显了坚持自信自立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受住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稳步前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知常明变潮头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要守住马克思主义这面大旗,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指向。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真正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源头活水。我们需要在守住马克思主义“本”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反对以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理论研究既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也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原有理论的注释,更不能用脱离时代的教条主义话语来裁剪现实,而要为解释和回答国际国内可能遇到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加强新的理论供给。没有理论创新的自主性,就不可能有理论生产的原创性;不能正确对待前人说过的原话,就不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

一子落而满盘活——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时代的呼唤,是实践的驱动力,又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把善于发现和认识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正确分析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提出真正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突出矛盾和疑难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和突出特点,也是实现这一思想体系的价值、发展这一思想体系的根本路径和方法。理论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能实现人民的利益进而彰显其价值和生命力。这一思想不是坐而论道的理论,而是起而行道、强调知行合一的科学理论,是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充满强烈问题意识和鲜明问题导向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要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推进社会前进。“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反复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在理论创新进程中要求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是我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把马克思主义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不断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

得其大者兼其小——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在这个过程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系统论的基础上,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整体、发展的观点,又体现了系统论关于结构、功能、开放的观念,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也是其他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重要来源。坚持系统观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新的实际出发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作出的新概括、新提升,体现了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发展环境快速变化、发展中的矛盾错综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性,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去认识问题,坚持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去审视问题,坚持把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统筹起来去谋划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天下为公谋大同——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原理和系统观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情怀”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其实质是坚持系统开放性原理,坚持用世界眼光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鲜明特质,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视野、世界使命和大党担当。“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新征程上,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胸怀天下的视野和情怀。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领悟精髓、抓住根本,才能通过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来“知其言”,又通过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来“知其义”,才能知道如何运用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进而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朝着伟大复兴的方向披荆斩棘、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q9tcJVXpzylYWvbKqQJOJXDBaI9+4fmiZrDNPt+Vbw+ybQZE6yCjWDGtuyBujny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