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党的 100 多年奋斗历程,是矢志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是持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正如 2023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一)从近代以来到党成立前的现代化探索

中华民族有着 5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曾长期走在世界历史前列。在始于西方的现代化潮流中,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遭受劫难,落在时代后面。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是一部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以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民族复兴不是回到“汉唐盛世”,而是追求现代化。囿于时代条件和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实现现代化的种种尝试,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即使包含着现代化的心理建设、物质建设、社会建设的美好蓝图,也止于设计、无法实施。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表明不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共同构成了阻碍中国建设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反动势力。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需要创造根本社会条件,需要一场推翻三座大山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新社会的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就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的先进分子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进行伟大社会革命,首先解决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社会条件问题。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主张,抓住了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和要素,但忽视了当时中国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走什么道路实现现代化、在什么制度上实现现代化、谁来领导实现现代化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就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有条件有能力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进社会变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现代化建设要有基本的物质技术条件,党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党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抓住了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毛泽东写下了《论十大关系》,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规律。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成果,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纠正了一度“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新时期的显著标志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建设现代化的新时期。党制定了到 21 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初步勾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经过持续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关系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中国发展繁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党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从实践成就看,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实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激发出更为强大的动力、更为昂扬的斗志、更为坚定的信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和重要程度。

◎北京既是一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千年古都,又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随着我国发展不断展现新面貌。图为一列“复兴号”高铁列车从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驶过

从理论成果看,新时代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探索创新。”因此,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集中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之中。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及当代、各国共同特征同中国特色的联系与区别,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位更加清晰;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科学;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和重大关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可感可行。 xrrnAr4M+z2DA2Xfq/t861pPJiovIExa1SIvgMW1C79jabKjRnoYF9drrvF2pQ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