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不能没有严明的纪律。纪律不严、规矩不守,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 党纪严明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等十分必要,是新时代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一)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要求,必须“严肃地坚决地保持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的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和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为此,我们要从保证党永不变色、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如期实现的战略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突出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持续不断地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必须看到,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和发展环境下,党员队伍状况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些、更加紧迫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 特别是一些党员在权利和利益的诱惑下政治方向迷茫、政治立场含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党性原则丧失、工作作风飘浮,甚至腐化变质、违法乱纪、锒铛入狱,教训十分惨痛。

仔细剖析这些教训的发生,无不与共产党员放松对党的纪律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紧密相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靠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和保证的。如果作为个体的共产党员丧失了对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追求,放任各种破坏党的纪律行为滋生蔓延并不断侵蚀党的健康肌体,那么作为集体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这就需要从抓党的纪律入手,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的规矩,通过学习教育包括纪律教育、党性教育,健全和完善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党员的政治素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规范和纯洁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使广大党员不断砥砺本色、淬炼成钢。与此同时,还要用好纪律的“武器”和制度的“利器”同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坚决抵制歪风邪气,防范和及时清除党内腐化变质分子,确保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始终葆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坚强依靠

党的团结统一是指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一致以及行动上的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基本口号,写入《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之中。列宁强调:“特别需要保持党的队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党员相互之间的完全信任,保证在工作中真正齐心协力,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保持党的统一和实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是保证无产阶级专政胜利的基本条件”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党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得以展开和完成的重要保证,必须保持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才能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保持党的团结统一。那么,靠什么来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团结统一呢?习近平总书记自问自答道:“党的团结统一靠什么来保证?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 在这里,“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四个依靠条件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以党的纲领和章程为基础,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团结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纪律性始终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和重要保障。1938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讲到党的纪律时,强调“必须重申党的纪律”,“必须对党员进行有关党的纪律的教育”,“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 2005 年 1 月,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讲到严明党的纪律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之间的内在关系时,他说:“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过去战争年代我们打胜仗,靠的是这一条;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这一条。”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经常运用纪律这一有力武器同破坏党的团结统一行为作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红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妄图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严重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果断采取组织措施,责令张国焘立即取消所谓的“中央”,停止一切反党活动,从而使全党全军彻底认清了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及其严重后果,维护了党和军队的团结统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高岗、饶漱石违反党的纪律,利用党内某些本属正常的不同意见或看法大做文章,挑拨中央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要求,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对高岗、饶漱石分裂党和破坏党的团结的活动提出批评,并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一致通过《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向全党特别是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强调增强和维护党的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使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受到深刻教育,党的团结统一不但没有受到损害,反而得到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的建设同样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党员在政治上公然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和歪曲党的改革开放决策、妄议党中央大政方针,在党内搞团团伙伙、小组织活动等;有些党员在组织上不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或调动、不按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等;有些党员在工作上不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违反规定插手市场经济活动或司法活动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党的纪律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约束力,全方位扎紧纪律规矩的“铁笼子”,加大对违纪党员和党组织的处罚力度。通过系列“组合拳”,党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得到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得到显著巩固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总之,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无论是改革时期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党的纪律和规矩,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善于运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敢于同一切破坏党的纪律和规矩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锐利武器

党内政治生态是政党及其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环境、风气、习惯等,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党内政治生态是检验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不仅关系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关系着党的肌体是否健康,而且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政权是否长期稳定,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管党治党宝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党内政治生态问题的极端重要性。2013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首次明确使用“政治生态”概念,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 2014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同年 10 月,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些地方政治生态出了问题,根子在于管党治党不严,“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 。2015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现在,确实需要修复政治生态,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大恢复和发扬起来。” 2018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党内就会邪气横生。” 他进一步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涣散了人心、带坏了社会风气,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态有了明显好转,这一点大家都能亲身感受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反复强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不仅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定,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当下状况的深入反思。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离不开严明的党的纪律作保障。严明的纪律是铸就党内良好风气、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力武器。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常都是从破坏纪律、不守规矩开始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政治生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常也是法度松弛、纲纪败坏导致的。问题不断累积,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会大打折扣直至成了摆设,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初期腐烂的可能只是个别树木,久而久之就会蔓延至整个森林。因此,必须让纪律和规矩严起来,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住腐化蔓延势头,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才能净化生态环境,保护好整片森林的健康。在这方面有一些深刻的反面典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在法庭上痛哭流涕地忏悔:“我如果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也不会犯法。”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接受组织调查时写下万言悔过书,其中讲道:“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湖南衡阳贿选案、山西塌方式腐败案、洞庭湖拆除矮围案、陕西秦岭违建整治案等,其背后都有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政治生态恶化的严重问题。

总之,只有严明党的纪律,推动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坚定不移地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权威真正地树立起来,党员、干部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清除和远离“污染源”,努力维护政治生命健康的“疫苗”,才能全面修复和重构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时所指出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inhB5PPnhxYyEryX9K/vIVuOBV3iJI9VezLLnLxP1qAq6eyJHHPyuIoO2HlAaS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