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具有强烈的尺度特征,组成斑块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作用,并生成该尺度上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和过程 [1] ,从而形成格局在不同时空层次上的非连续分布 [2] 。此外,格局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会进一步增强不同尺度间的差异程度。中国山水形胜嵌合城市格局就是多尺度嵌套层叠的复合结构,凝练了东方审美和传统智慧,对城市景观具有生态、美学、功能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空间尺度,在不同尺度上发生着不同的自然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空间格局,也存在着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问题。
尺度(Scale),即在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使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也可指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邬建国,2007)。
尺度是自然过程或观测研究在空间、时间抑或时空域上的特征量度,是格局或过程的时空量级表征,具有范围的含义,是静态的概念(李双成、蔡运龙,2005);尺度能够影响研究相关的尺寸、关系、从属性、组织性、数量、密度、距离、循环周期、能量流动和过程等(Sexton etc.,1998)。
通常所说的尺度指的是地理尺度,可以分为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其中,空间尺度是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时所采用的空间单位,在本书及其他一系列山水景观相关的多尺度研究中所谈及的尺度实际上就是空间尺度中的范围概念,即在一定的地理范围约束下讨论山水景观所产生的种种特征。
多尺度即相关联的多个尺度,实际上是对于数据内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在不同尺度下探索数据背后隐含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下的影响变化(李佳星,2018),对于多尺度的分析目前已经广泛开展,但是尺度间存在尺度效应,即观测尺度改变所引起的特性差异,而这个差异存在特异性,因此尺度转换的方式、原则和误差仍然亟待研究。
城市山水景观包括三个尺度层级,即大尺度的区域层次(地理景观区域、流域等)、中尺度的市域层次(整个城市空间范围)和小尺度的城域层次(城市建成区主要范围) [3] 。其中,大尺度山水景观是城市生态、景观独特性的基础,包括整个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水文特征,往往占有数万至数十万平方千米;中尺度山水景观是人能够直接感知的大地貌形态,对应整个市域空间范围内的山峦峰谷、江河湖泊等单元信息,占有数千至数万平方千米面积;小尺度山水景观是与人的生存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空间,包括主城区内的各类山水空间,占有数十到数千平方千米。
山水景观在不同尺度上存在不连续分布特征,但这些尺度并不是孤立的,大尺度对小尺度有正向约束性影响,而小尺度的细节性特征又与大尺度相嵌套,并存在改变的潜在可能,共同形成层次丰富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