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城市山水景观与尺度

中国地表形态类型丰富,山川形胜数量众多,不同的景观单元相互交融,构成了具有多元要素和特定空间结构的总体,即山水景观。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城市空间耦合山水景观形成了多尺度嵌套层叠的复合结构,凝练了东方审美和传统营城智慧,并形成了一套结合山水环境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深刻影响着古人的国土空间意识与城市营造理念。

(1)城市山水环境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山水作为城市中竖向和横向上最大的自然要素,对城市的物理环境、发展方向等具有直接影响,因而,自古以来我国在进行建设选址时会对周边山水进行考量。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基本都在早期选定的城市基址上进行扩张,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并顺应其传统山水景观。在西方文化环境里,山水同样是城市意象、城市生态、城市景观等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在自然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下,山水景观作为城市发展演替的载体,具备地标性和可识别性特征,同时,其人文内涵是城市历史的积淀,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城市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城市景观效益差、城市特色缺失、城市生态廊道断裂等,都与规划设计过程与管控实施过程中对山水景观的不重视有关。当下对山水景观的研究需要适应新的时代和发展需求,在“千城一面”的现实问题下,以实现地方特色的留存、城市历史的再现以及识别感与记忆感的强化为目标,研究探讨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延续与强化城市的山水景观。

(2)城市山水环境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与气候条件复杂,随之伴生了各种自然灾害,这样便促使我国古人对地貌、水源和气候进行了特别关注,他们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总结出一系列山水景观对生活、城市甚至朝代兴衰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依此进行建设、生产和生活,这些理论逐渐汇集为后世所熟知的堪舆风水学说。进入现代,钱学森先生于1990年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随后关于山水与城市的研究大量开展,如城市山水特征的城市特色研究(张洪宇、周波、王波,2007;张如林、邢仲余,2013)、绿地系统研究(郑涛,2010)等。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除此之外,山水景观的保护与延续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传统村落评选、历史文化名城/村/镇申报的工作中均受到重视。如何科学处理山水景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成为当今人地和谐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课题;梳理并分析城市山水景观、强化山水脉络特征,已成为编制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工作之一。

(3)山水景观当前研究缺乏针对性

现今的山水景观研究以意象性为主。在研究视角上,多基于感知的方法和美学评价标准,将山水景观作为城市的视觉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或将山水景观直接等同于实体的山水资源进行研究;在研究尺度上,以单一尺度为主,着重讨论城市中的山水实体与城市要素的关系;在研究焦点上,针对山地城市或是名山城市相关研究的数量远大于对其他地形变化相对平缓城市的研究数量;在研究手段方面,虽然已有定量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但针对山水景观进行的研究总体上数量仍然较少。

城市处于动态发展和持续性生长中,山水景观研究内容同样需要不断地深入与更新。多尺度的山水景观研究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知山水景观,数字化手段能够使我们以更加科学客观的角度对山水景观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利用资源开发等均有所裨益。 68eMT4GmNFRJAg8HTRa4BlKIixiTyAp9QMkQ1UtJ8tpaaULFGpFZbqJRdK0zahY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