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级配砾石基层施工技术

一、一般规定

(1)天然沙砾符合规定的级配要求,而且塑性指数在6或9以下时,可以直接用作基层。

(2)塑性指数偏大的沙砾,可加少量石灰降低其塑性指数,也可以用无塑性的砂或石屑进行掺配,使其塑性指数降低到符合要求,或塑性指数与细土(粒径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的乘积符合要求。

(3)可在天然沙砾中掺加部分碎石或轧碎砾石,以提高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天然沙砾掺加部分未筛分碎石组成的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介于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之间。

(4)级配砾石可适用于轻交通的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以及各级公路的底基层。

(5)级配砾石层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颗粒级配应符合规定。②配料应准确。③塑性指数应符合规定。④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⑤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下列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基层:98%。底基层:96%。⑥级配砾石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⑦级配砾石基层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二、材料

(1)级配砾石用于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于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

(3)级配砾石基层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满足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应为圆滑曲线。

(4)当用于基层的在最佳含水量下制备的级配砾石试件的干密度与工地规定达到的压实干密度相同时,浸水4d的承载比值应不小于160%。

(5)用作底基层的沙砾、沙砾土或其他粒状材料的级配。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

(6)当用于底基层的在最佳含水量下制备的级配砾石试件的干密度与工地规定达到的压实干密度相同时,浸水4d的承载比值在轻交通道路上应不小于40%,在中等交通道路上应不小于60%。

(7)级配砾石用于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相关规定。

三、施工技术

(一)计算材料用量

根据各路段基层或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数量。如级配砾石系用两种集料合成时,分别计算两种集料的数量;根据料场集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

(二)运输和摊铺集料

(1)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2)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采用两种集料时,应先将主要集料运到路上,待主要集料摊铺后,再运另一种集料并摊铺。如粗、细两种集料的最大粒径相差很多,应在粗集料处于潮湿状态下摊铺细集料。

(3)料堆每隔一定距离应留一缺口。

(4)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较摊铺集料工序宜只提前数天。

(5)应通过试验确定集料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为1.40~1.50;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为1.25~1.35。

(6)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7)检查松铺材料层的厚度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三)拌和及整形

(1)用平地机拌和时,每一作业段的长度宜为300~500m。

①一般需拌和5~6遍。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的水分。拌和结束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应均匀,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应无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②使用符合级配要求的天然沙砾时,如摊铺后混合料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应用平地机进行补充拌和。

③用平地机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

④用拖拉机、平地机或轮胎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

⑤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

(2)用拖拉机牵引四铧犁或五铧犁进行拌和时,每一作业段的长度宜为100~150m。第一遍由路中心开始,将混合料向中间翻,同时机械应慢速前进。第二遍则应从两边开始,将混合料向外翻。拌和过程中,用洒水车洒足所需的水分。拌和遍数以双数为宜,一般需拌六遍。拌和结束时,混合料含水量应均匀,并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且无离析现象。用平地机或其他机具按规定的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 oWf8qf2yO2qScJe64NBLg5FBhkblp7vR7+wMPJ9CtvSIW6hbU6oz0TQXXL0Wt4n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