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研究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一、难点

基于当前我国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本书中提到的理想化高校招生制度正受到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制约,后期的落实与贯彻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教育环境随着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本书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距离真正落实还需要一定时间。为保证本书研究结果同样适合未来的考试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也会面临一定困难。

从国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层面,高校招生制度体系化还不够完善。在招生队伍建设方面,需要不断提升相关人员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意识。

法治化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滞后性,不能充分反映教育法治化的发展规律。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必然涉及利益的调整,需要用法治化方式化解改革风险,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高校招生制度变革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重点

由于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我国人才的选拔,因此,本书在将我国高校招生制度与国外招生制度进行对比之后,提出了应借鉴国外高校先进招生制度的建议。为解决目前的困境,针对制度本身的漏洞与新时期教育的要求,本书将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化改革提供帮助。

三、创新点

(一)从研究视角上看,将高校招生制度的法治化研究从现象描述深化为理论剖析

一方面,按照时间顺序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演进历程进行材料整理与事实陈述,进而总结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历史成就、发展规律与价值理性;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取向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困境进行学术探讨与理论反思,分析制度改革的主要困境,寻找陷入困境的深层根源,需要进一步借鉴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理论进行综合研究。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始终是高校面临的根本问题。培养一流人才始终是一流大学之根本。因此,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重新思考选拔制度、招生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尤其要在招生程序、招生要求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规则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的高校招生制度,维护招生主体的合法权益,这些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急迫要求。因此,高校招生制度也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种研究视角的转换是高校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对于高校改革的呼声。

(二)从研究内容上看,将高校招生制度的法治化研究从微观叙述提升为宏观把握

聚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既要着眼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各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与分化的利益诉求、对高校招生制度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提出的改革需求,也要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考试制度、提升国家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具体背景因素,从而充分理解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深刻认识高校招生制度法治化的动力机制与逻辑关联。

本书按照“文献梳理-理论建构-现状分析-对策探讨-总结展望”的总体思路展开,结合我国高校目前招生制度法治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梳理,系统分析目前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涉及的领域,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的突破口。同时,通过对我国部分一流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模式的思路与对策,提出我国高校招生计划编制的法治化、录取方式的法治化、招生程序的法治化等招生制度改革的对策。

(三)从研究路径上看,将高校招生制度的法治化研究从零散经验演绎为准则集合

一方面,运用比较分析法。西方高等教育多元评价体系理论与国外高校多元评价招生制度的发展为我国高校招生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比,进行高校招生制度及法治化的特征分析与研究,进而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同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情况,为解决高校招生制度法治化问题提供思维方法和技巧,从而构建本书的思路框架与路径选择。

另一方面,不断总结当前国内各地区高校招生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以法律法规形式加以固定,进而为推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保障。 tMs53oKuTW0Jj3SddxaVAqKK6wwuzfBY4UevrLcIotBe98EC8Uf9TnxV8ojl1Gb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