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本研究是培养现代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恢复高考至今,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走过追求人才数量的阶段。目前要追求质量,必须要从一刀切的统一应试选拔这个模式化中走出来,走向个性化选拔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折性路口。从近年来本科院校招生的趋势来看,更多的院校正在探索多种评价方式及考核方式进行人才选拔,满足现代社会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新一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宗旨在于解除过去“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继续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43] 。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改革的出发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满足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研究通过系统梳理1977年至今40多年来我国高校与中考政策演进的历史,密切结合社会发展背景来分析政策变迁的特征与影响因素,探究我国高校招生政策体系逐步发展完善的历史过程,从每一项重大高校招生政策调整与改革的阶段切入,结合政策文本的具体内容,归纳高校招生政策改革的特征与主旨,全面呈现出4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恢复、调整、发展与创新改革等历史过程。以历史研究范式为研究的切入点,以期弥补当前学术界对我国高考与中考考试招生政策理论研究的不足。
育人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起点。教育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亿万家庭美好生活的希望。教育改革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让人民群众在教育上有更大的获得感。它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受教育感”。
招生制度改革对于推进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坚持以德立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科学选拔培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总的要求是建立更加公正、科学、合理的招生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对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历程、实践中的理论依据、价值取向、面临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有利于更全面地了解招生的本质与内涵。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将回归它存在的意义,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将脱颖而出,高校也将更加重视选拔特殊人才,重视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理念培养。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要求,努力探索和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系统地梳理了高校招生政策的演变过程,结合具体政策文本、社会发展变化和教育改革影响因素的演进及价值取向的变化,以丰富高校招生政策的价值分析。从以人为本、公平和效率、考试招生政策、平衡发展理论等出发,分析高校招生政策的演变在我国过去的40多年中的经验总结,然后揭示出高校录取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才选拔培训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拓展研究对象,对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的研究涵盖了对高考的相关讨论和历史分析。在阐述高校招生政策演进的同时,全面系统论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手段的高考,在配合高校招生改革甚至是在考试招生政策整体演进历程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以及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通过借鉴历史经验,我们将全面完善和发展我国当前的高中水平考试,并提出合理的政策改革建议,提升我国高校招生政策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