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肛肠外科中西医结合护理

第一节

因饮食不节、久泻久痢、脏腑虚衰、感受六淫或久立久坐者,形成的肛管黏膜下及皮下静脉丛扩张和曲屈形成的柔软的肿块即为痔,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以便血、肛内肿块脱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肛门。

一、病因病机

1.解剖学因素

由于肛管区域的细小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形成洞状静脉,洞状静脉肌层发育不良,且缺少静脉瓣,容易受粪块和括约肌收缩的挤压,人体又常处于直立位置,因而影响血液回流,易发生痔。

2.肛垫下移

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

3.其他因素

(1)职业原因:久坐、久蹲、久立、久行、久站工作者,肛门直肠部静脉回流困难,血管扩张,易发痔病。

(2)局部刺激: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多食辛辣、饥饱不均、常吃泻药等,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影响静脉血液回流而成痔。

(3)腹内压力增高:腹内肿瘤、子宫肿瘤、前列腺肥大、妊娠等,都可使腹压增加,肛门盲肠部充血,促发痔病。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体征

内痔以便血痔核脱出为主要表现,外痔以肛门肿物和疼痛为主要表现。另有无痛性便血,分泌物的刺激引起的肛周瘙痒不适。

(二)常见证候要点

1.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脉: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气滞血瘀证

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的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脉: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4.脾虚气陷证

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言懒语,纳少便溏。

舌脉: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三、护理评估

(1)病程。

(2)主要症状。含大便性状;便血情况,包括出血量、便色与质;肛门肿物脱出情况,是否伴有疼痛,能否还纳入肛。

(3)既往饮食习惯。

(4)了解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反应。

四、西医护理

(一)非手术治疗护理/术前护理

1.调整饮食

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粗粮,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肠蠕动,切忌久站、久坐、久蹲。

2.热水坐浴

便后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舒适。必要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复方荆芥熏洗剂熏洗坐浴,控制温度在43~46℃,每日2次,每次20~30min,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出血、疼痛症状。

3.痔块还纳

痔块脱出时应及时还纳,嵌顿性痔应尽早行手法复位,防止水肿、坏死;不能复位并有水肿及感染者用复方荆芥熏洗剂坐浴,局部涂痔疮膏,用手法再将其还纳,嘱其卧床休息。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

4.纠正贫血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患者进少渣食物,术前排空大便,必要时灌肠,做好会阴部备皮及药敏试验,贫血患者应及时纠正。贫血体弱者,协助完成术前检查,防止排便或坐浴时晕倒受伤。

5.肠道准备

术前1日予全流质饮食,手术当日禁食,术前晚口服舒泰清4盒,饮水2500mL或术晨2h甘油灌肠剂110mL灌肠,以清洁肠道。

(二)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

术后当日应禁食或给无渣流食,次日半流食,以后逐渐恢复普食。术后6h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6h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如厕排尿、散步等,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并指导患者进行轻体力活动。

2.疼痛护理

因肛周末梢神经丰富,痛觉十分敏感,或因括约肌痉挛、排便时粪便对创面的刺激、敷料堵塞过多导致大多数肛肠术后患者创面剧烈疼痛。疼痛轻微者可不予处理,但疼痛剧烈者应给予处理。指导患者采取各种有效止痛措施,如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治疗。

3.局部坐浴

术后每次排便或换药前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痔疾洗液熏洗坐浴,控制温度在43~46℃,每日2次,每次20~30min,坐浴后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再用纱垫盖好并固定。

4.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早期患者有肛门下坠感或便意,告知其是敷料压迫刺激所致;术后3d内尽量避免解大便,促进切口愈合,可于术后48h内口服阿片酊以减少肠蠕动,控制排便。术后第2日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可口服液体石蜡或麻仁软胶囊等润肠通便药物,宜用缓泻剂,忌用峻下剂或灌肠。避免久站、久坐、久蹲。

5.避免剧烈活动

术后7~15d应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大便干燥,以防痔核或吻合钉脱落而造成继发性大出血。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尿潴留:因手术、麻醉刺激、疼痛等原因造成术后尿潴留。若术后8h仍未排尿且感下腹胀痛、隆起时,可行诱导、热敷或针刺帮助排尿。对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者,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mg(1支),增强膀胱平滑肌收缩,可以排尿。必要时导尿。

(2)创面出血:术后7~15d为痔核脱落期,因结扎痔核脱落、吻合钉脱落、切口感染、用力排便等导致创面出血。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并伴肛门坠胀感和急迫排便感进行性加重,敷料渗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师行相应消除处理。

(3)切口感染:直肠肛管部位由于易受粪便、尿液等的污染,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应注意术前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后2日内控制好排便;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切口定时换药,充分引流。

(4)肛门狭窄: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排便困难及大便变细,以排除肛门狭窄。术后15d左右应行直肠指诊如有肛门狭窄,定期扩肛。

五、中医护理

(一)饮食护理

(1)饮食宜富含粗纤维,多饮水,忌食辛辣、煎炸食物,勿过食生冷。

(2)阴虚肠燥者,可每晨饮温开水冲服蜂蜜1杯。

(3)大肠实热证、湿热下注证者,可每晨饮冷开水1杯。

(二)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应在清晨或睡前服用,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三)情志护理

痔病患者常有二便不畅、术后多惧痛,要多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四)中医辨证施护

1.风伤肠络证

主症:大便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

次症:伴肛门瘙痒。

舌脉: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消痔固脱。

特色施护:①饮食可注意适当增加偏于收涩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甘薯、莲子、砂仁、豆蔻等,注意补充绿色蔬菜,水果可食苹果、银杏、石榴等。口味可略酸,菜肴推荐杏仁排骨、香菇菜心。②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③如灌肠,水温宜略高。④十灰散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或加入云南白药粉。⑤导引锻炼,增强体质。⑥耳穴疗法,特别适合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

2.湿热下注证

主症:内痔脱出,肛门部红肿疼痛;便血,色鲜红。

次症:肛门下坠,疼痛难忍,坐卧不安;大便干燥;腹泻或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特色施护:①饮食宜清淡少油,多进食可淡渗利湿兼以清热的食材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等。菜肴推荐绿豆南瓜汤、莲子苡仁八宝粥(去桂圆)。②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③如灌肠,水温以不觉冷刺激为宜。④协定处方济川清平肠散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⑤耳穴疗法,特别适合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

3.气滞血瘀证

主症:内痔脱出嵌顿,表面紫暗或糜烂。

次症:肛门肿痛,皮肤色紫;瘀块疼痛加剧;便秘溲黄。

舌脉:舌质紫暗,苔黄,脉弦数。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消肿。

特色施护:①饮食宜进兼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白萝卜、茴香、山楂、韭菜、红葡萄酒等,菜肴如萝卜炖猪骨汤、韭菜水饺等。②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③如灌肠,水温宜略高。④消肿止痛汤中药坐浴、外敷,或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⑤耳穴疗法,如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⑥微波治疗或TDP肛周照射。

4.脾虚气陷证

主症:内痔脱出不易复位;便血色淡。

次症:肛门坠胀难忍;少气懒言,面色无华;便溏。

舌脉:舌淡,或胖大;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补气升陷。

特色施护:①饮食可服黄芪炖猪肚,多食补气类食物如人参、黄芪;忌吃各种冷饮,生冷瓜果。②中药少量(50~100mL),温服。③如灌肠,水温宜略高或以高温水灌肠。④济川补肠散或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⑤灸法,可隔姜灸、隔附子灸等,选穴可选背俞;或用TDP照射等。注意保暖。⑥若时有肛门下坠疼痛,可中药热熨小腹中极、天枢(小茴香、肉桂、附子等打粉裹以布包,白酒浸湿加热后置于待熨处、TDP灯持续照射20~30min)。⑦导引,增强体质。

六、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大便带血、肛门瘙痒

(1)饮食可注意适当增加偏于收涩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甘薯、莲子、砂仁、豆蔻等,注意补充绿色蔬菜,水果可食苹果、银杏、石榴等。口味可略酸,菜肴推荐杏仁排骨、香菇菜心。

(2)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

(3)如灌肠,水温宜略高。

(4)十灰散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或加入云南白药粉。

(5)导引锻炼,增强体质。

(6)耳穴疗法,特别适合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

(二)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

(1)饮食宜清淡少油,多进食可淡渗利湿兼以清热的食材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等。菜肴推荐绿豆南瓜汤、莲子苡仁八宝粥(去桂圆)。

(2)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

(3)如灌肠,水温以不觉冷刺激为宜。

(4)协定处方济川清肠散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

(5)耳穴疗法,特别适合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

(三)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甚则肛缘的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1)饮食宜进兼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白萝卜、茴香、山楂、韭菜、红葡萄酒等,菜肴如萝卜炖猪骨汤、韭菜水饺等。

(2)中药中等量(100~200mL)温服。

(3)如灌肠,水温宜略高。

(4)消肿止痛汤中药坐浴、外敷,或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

(5)耳穴疗法,如耳穴压豆,豆选王不留行籽或莱菔子均可。

(6)微波治疗或TDP肛周照射。

(四)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

(1)饮食可服黄芪炖猪肚,多食补气类食物如人参、黄芪;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2)中药少量(50~100mL)温服。

(3)如灌肠,水温宜略高或以高温水灌肠。

(4)济川补肠散或补中益气汤随症加减50~100mL保留灌肠。

(5)灸法,可隔姜灸、隔附子灸等,选穴可选背俞;或用TDP照射等。注意保暖。

(6)若时有肛门下坠疼痛,可中药热熨小腹中极、天枢(小茴香、肉桂、附子等打粉裹以布包,白酒浸湿加热后置于待熨处、TDP灯持续照射20~30min)。

(7)引导正确锻炼,增强体质。

七、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

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反应;中药汤剂根据证型予温服或温凉服;中西药之间间隔30min以上。

(1)汤剂类:湿热下注证者宜温凉服;脾虚气陷证者宜温服。

(2)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耳穴压豆):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耳穴。

(2)穴位贴敷: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h左右即可,以后每日1次,每次保留4h,4周为一疗程。

(3)艾灸:适用于阳虚者,遵医嘱取肺俞、脾俞、大椎、神阙、足三里、关元等穴位。

(4)穴位按摩。

(5)中药保留灌肠:适用于血热肠燥者,遵医嘱选用增液汤。

八、健康指导

(一)饮食指导

(1)饮食可注意适当增加偏于收涩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甘薯、莲子、砂仁、豆蔻等,注意补充绿色蔬菜,水果可食苹果、银杏、石榴等。口味可略酸,菜肴推荐杏仁排骨、香菇菜心。

(2)饮食宜清淡少油,多进食可淡渗利湿兼以清热的食材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等。菜肴推荐绿豆南瓜汤、莲子苡仁八宝粥(去桂圆)。

(3)饮食宜进兼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白萝卜、茴香、山楂、韭菜、红葡萄酒等,菜肴如萝卜炖猪骨汤、韭菜水饺等。

(4)饮食可服黄芪炖猪肚,多食补气类食物如人参、黄芪;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二)生活起居

(1)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

(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

(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

(4)建立较完善的痔疾病教育管理体系,通过健康大讲堂、小组式教育或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三)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增强其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2)鼓励家属理解支持患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应用中医七情归属,了解患者情志状态,指导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其不良习性。

九、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谱,改变既往不良饮食习惯;饮食清淡,避免饮酒。

(2)注意肛门局部清洁卫生,避免解便时间过长。

(3)倡导提肛运动,锻炼肛门功能;常常导引,如单腿独立,双手抱膝上拉。

(4)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卧、久立、久行。

(孙蒙) 6009bo5PtvFb72rm3yRZcxalazoKKDrLVsvTpynF79U3N/+B8m3iomKgh2reAgj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