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都要探索它自身的特殊规律。但是,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特别是一些相近和相关的学科,在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往往相互交叉,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区分,又有联系。当代科学的发展具有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的特点,它不仅表现于学科之间的互相移植和互相借鉴,各自以其最新的成就影响着对方,同时也吸收对方的某些新成就以促进本门学科的发展,而且也表现于学科内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新的综合和新的分化,从而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边缘学科。因此,在研究某门学科时,要明确其与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关系。孤立地固守本门学科狭隘的范围,或片面地坚持某种方法,是难以深入探索其内在规律,推动本门学科向前发展的。
岩土工程应是以岩体、土体和水体为对象,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为指导,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因岩土体有显著的时空变异性)和综合性,往往对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岩土工程的本质特点:一是它必须以“岩土”为基础,始终要面对性质变化错综复杂的岩体和土体,以及与岩土体不可分割的水体;二是它必须以“工程”为中心,始终要围绕拟建工程在其具体岩、土体条件下的合理实现,确保它的正常使用;三是它必须以“稳定”为目标,始终要把工程在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组合条件下的安全和稳定性作为解决问题的总目标。它有跨时空的特点,要考虑岩土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变化,考虑工程在建设期与运营期内所处条件上的差异,考虑岩土体在其分布上的区域性、层次性和特殊性;它也有跨学科的特点,要利用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学,甚至其他一系列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交叉融合,审时度势,具体地面对各类实际问题;它还有跨行业的特点,要区别和针对诸如建筑、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业、环保等各方面建设上不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工作特点,满足它们的特殊要求。显然,这些任务绝不是任何一门学科能独立胜任的。
大家知道,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对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有关的地质条件,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等方面做出分析评价。岩石力学和土力学是研究岩和土材料力学特性的特性指标、变化机理与客观规律以及岩体和土体变形、强度与渗透各方面的稳定特性、分析方法和增强措施的科学。基础工程学是研究关于不同工程建筑物基础设计与施工中涉及的各种原则、方法与事故处理等有关问题的科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运动(动态与均衡)及水质等的变化以解决地下水开发、利用、防护等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勘察评价的科学。这些学科虽然都是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重要支撑,但没有岩土工程根据岩土工程问题的内在规律所做的综合升华与创造性的应用,都是无法完成前述的岩土工程任务的。岩土工程这种本质特点的个性构成了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