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体质对北方高血压的影响

按《灵枢·通天》五态人诊断法,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是“太阳之人”,按《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五形人诊断法为“木火形人”,即体质阴阳禀赋中阳气过盛,五行禀赋中木气过盛、火气次盛、土气和金水之气偏弱的人,易患高血压。有学者分析福建省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特点,发现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等体质人群中高血压发病较多。而林谦等通过对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得出结论是高血压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阴虚质和痰湿质比例远远超过其他体质类型,可以认为这两型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类型。这种体质类型分布与高血压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不谋而合。中医理论认为阴虚质可以由于禀赋不足,色欲房劳伤精,偏食辛燥食物,精神情绪刺激等因素损伤机体阴、精、津、液而化热化燥形成。阴虚质高血压患者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气血上逆,而致眩晕头痛产生高血压。此种体质患者临床上高血压辨证分型大多倾向于阴虚阳亢型。如嗜食肥甘、体型肥胖者,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扰于心阳的敷布、心气的运行,易见眩晕心悸等症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肥胖者其心脏负荷较大,长期如此易于引起心室重构心肌肥厚,脂肪沉积也易使血管壁弹性改变硬化,容易引发痰湿质高血压。又如饮酒嗜好者,亦常湿热蕴中,壮火食气伤阴,久之而见心肺诸症:而烟酒对于血管内皮的损伤以及神经的影响对于高血压的发生也得到证实。

高血压体质人群的一些表现也与高血压的症状体征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体质是发病的基础,同样是高血压,基础体质的不同影响着发病的证候类型。早期的高血压患者具有头晕头痛、容易激动、情绪多变、面红目赤、上部见证为主,多属于中医肝阳的症状。随着高血压的发展,进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因体质的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伴随症状,即中医的不同证型,故临床上在高血压辨证的同时,其体质的认识判定对于把握疾病的发展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疾病的发展转归上起到指规的作用,如目前对于高血压认识比较一致的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型演变规律,在不同基础体质下也应兼顾其相异的一面,从用药和调理上照顾到体质,辨证施治与辨调体质相结合。总的来说,肝阳偏亢是高血压早期的病理特征,晚期高血压则以肾气亏虚为特征。不同体质,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型,同一个体,患有不同的疾病,有时可以表现为相同的证型,其原因就是与体质有关。体质因素参与证候的形成。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而“体质辨证”也是高血压辨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问·异法方宜论》如是描述:“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其后论述东南西北中五方之域疾病的形成及治疗各异,其得病之情是由地域因素而形成的特殊体质,故而治疗随体质差异而不同。体质可以受先后天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疾病对其的影响尤甚。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疾病,其病程可从数个月到数年不等。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病变本身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影响等,都可导致体质的变化。高血压不是外来毒邪所引发的疾病,乃是自身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表现出来的病证,这种失调可以由同一病理因素引起,其表现均为血压异常升高及与此相关的症状,但治疗上却并不一定是以同一治法或同一药物,原因即是“受感之人各殊”。正如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病同人异论》中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且不唯无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则以病同而人异也。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气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力有老少,高血压中医治疗精粹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忧劳和乐之别,更加天时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情虽重,而于人之气体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故医者必细审其人之种种不同,而后轻重缓急、大小先后之法因之而定。”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且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已成为判断高血压预后的重要指标,而靶器官损害常作为一种隐匿性的高危因素不为人们所认知。鉴于以上因素,高血压治疗仍是以药物为主,西药可显著降低血压,而中医中药则在平稳降压、减少并发症及保护靶器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血压的表现,离不开阴阳、脏腑、气血的证候,综合临床观察,高血压是一个以“风”“阳”体质为特征的病证。此种体质特点在脏均属于“肝”所主。因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阳”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阳亢”的病理特征,而肝“体阴而用阳”,所以“阳亢”多指“肝阳上亢”肝气的升降失调是早期高血压主要病理改变。从高血压的病理转归分析,Ⅰ、Ⅱ期病变在辨证上大多与肝阳、肝火、肝风有关,病机以阳亢、火逆、风旋为主,证型有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阴虚阳亢、肝风上扰、痰湿壅盛等;病变多以肝脾肾合病为主,病机多为虚阳、虚风、气血失调、脏腑亏虚为主,证型主要有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等。从中医体质角度来分析,合理辨析体质因素,针对不同病理时期的体质变化,早期、合理用药,纠正不良患病体质,阻止或延缓病理体质演化过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体质的改善,对于防治高血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能更好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的治疗中改善体质是必要的治疗途径,除了使用必要的药物控制血压外,可以选择其他疗法,诸如气功保健、针灸推拿、饮食疗法、音乐疗法等,又尤以改善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调解不良的心理状态更为重要,也有着极大的可操作性。研究体质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作用时,应将其在预防高血压发病上的地位凸显出来,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防患于未然。 0qaEoi2zDUWP03BJyBDMfwO9OrHqnjbzsim3NjqUOseqQ/SEjtDGG55YPZFtOKT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