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气候对北方高血压的影响

由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先民们很早就对气候有一定认识,涉及天文历法和物候知识。这一时期,人们不仅关注春夏秋冬、寒热冷暖的气候变化,而且注意到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在一些史籍中都有记载。如《礼记·乐记》载:“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周礼》载:“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痛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礼记·月令》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孟秋……行夏令,则……民多疟疾”等。说明人们已认识到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季节性多发病和流行病对人体的危害,由此表明气候变化导致疾病产生的观念开始形成。

气候与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高血压患者都知道夏天轻,冬天重,部分患者的血压夏天可接近正常。人的生存必须适应环境,气候的变化可造成环境重大差别。适应气候全靠自身调节,包括精神、神经、内分泌、外周血管的阻力、毛孔的启闭等。春暖则血管扩张,阻力减少,血压也相对低些。夏天出汗多,血容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出汗多排出钠盐多,减轻肾脏负担;夏天蔬菜、水果多,特别是西瓜含钾盐多,对高血压有益。综合诸项因素,有利于血压下降。因此在春夏时高血压的症状减轻。如过于炎热,天气湿闷,睡眠不足,心情烦躁,也不利于高血压,此时要加以适当调理。天气寒冷,为了御寒,机体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的组织功能,毛孔收闭以减少散温。肾上腺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输出量增加,血管阻力增加,引起动脉血压增高。寒冷的空气刺激机体,其中的臭氧容易引起血管痉挛,使头部血压剧烈变化引起脑出血。脑卒中(中风)患者有2/3发生在寒冷季节。老年人为什么怕冷,这与血管硬化有关,伴有血管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对冷的反应性增高,而单纯高血压患者与常人一样。高血压在一二月份为高发期,八九月份则低。中医看病注意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时,必须提醒患者加强家庭护理。脑卒中患者有2/3发生在寒冷季节。如何过冬,简单易行的有如下5点:

(1)尽可能改善室温,醒后不要立刻离开床铺,应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起身。

(2)洗漱不宜用冷水,更不可用冷水洗脚。

(3)如厕时要穿暖,不要怕麻烦,小便应在室内为好。

(4)外出要增加衣服,特别注意头部保暖。不能在寒冷处停止不动,要不断原地走动。

(5)有心血管病的,欢度春节时,要避免劳累、紧张、少饮酒;出门时,注意寒风。温差骤然变化是脑梗死发作的诱因。 BfJEbaKI8YU/Tl1ieLOgm3lHdxuecKGhE4bFuyYdrspTGI10QUcrgHpa2IOA4j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