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地域差异对高血压的影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染病已经逐渐得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现代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998年医学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病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血压过高会使脂肪在动脉壁沉积,降低血管弹性,引起血管硬化,导致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损害,使这些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最终导致脑卒中、冠心病或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等。同时,血压过高也可引起心脏的负担过重,出现心脏肥大,引起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此外,高血压还常合并各种代谢紊乱。如糖代谢异常出现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出现高脂血症、蛋白质代谢异常出现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而这些代谢异常又可与高血压互为因果,相互加重病情。心、脑、肾这三大重要生命脏器是高血压最容易损害的器官,西方人的高血压主要损害心脏,我国高血压患者则以脑血管损害为多见,其中6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都以脑卒中告终。近年来,中国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已经和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平分秋色”,血压过高引起的上述损害是逐渐进行的慢性过程,许多患者往往没有症状,而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重要器官的损害,因此有人称高血压为“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的主要疾病。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大样本流行病学公布使人们认识到血压愈高,患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危险愈大。而积极干预高血压人群、降低血压水平,则可显著减少人群的心、脑、肾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提高,使得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从事流行病学、统计学、临床医疗、基础研究、营养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学者和专业人员都投入到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同时,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也直接促使了欧美及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出台和不断更新,这为临床一线人员日常治疗高血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力和规范的依据。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均表明,血压值增高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相关。这种相关是连续的和逐渐变化的,没有任何明显的阈值水平。在男性和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有或无已知的冠心病、脑卒中患者中均可表现出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民族、种族中也可观察到。已有证据表明,与其他危险因素一样,血压是有轨迹的,这种轨迹指个体血压值在其一生中具有稳定性,即逐渐上升或正常的趋势。但一个人的血压在昼夜期间却是不稳定的,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并不受这种血压不稳定的影响,决定心血管危险的是昼夜的平均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地域、人群和种族之间有很大不同,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现已接近2亿,而且人数逐渐年轻化。美国大约有5000万高血压患者,全世界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 z9fNHSfkiC7q6Gbu123MjsngtxibINg7YBxtsVn35NmvQi5DV6aQhcZZlCOGZ6M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