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贾宝玉究竟有何特别?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曾与冷子兴谈到宝玉等人秉性,提及天地间有正邪二气,前者为仁者所禀,后者为恶者所禀,而多余的正气与邪气相交,互不相让,附着于人,那便是“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介于正邪之间,是解读贾宝玉和与他同气相投者的一把关键钥匙,他们集聪俊灵秀和乖僻邪谬于一身,绝不肯按世俗所界定的路径循规蹈矩,处处显出与周围环境扞格不入的一面。第三回中,作者更借用《西江月》词二首,表达了他对宝玉的看法: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细品词中之意,乖张与无用,构成了宝玉的核心性格特点。何谓乖张?大意是怪异,不通情理,与常人不同。何谓无用?即无法满足家族和社会的期待,成为某种尴尬的存在。在传统中国社会,男性如果不能承担外在秩序所赋予的责任,即被认定为无用的弃子。宝玉的乖张和无用,即与世俗所认定的男性角色格格不入,是游离于主流男性世界之外的一个多余人。这种多余,源于那无用于补天的顽石本性,而他衔玉入世,则是在现世接续承袭了此种无用根性。他周岁时的抓周举动,便是一个明显的符号标志,“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将来的志向”就是社会为男性所设定的主流发展路径,而宝玉独取脂粉钗环,意味着他无意也无缘于男性世界,生子如此,作为父亲的贾政又焉得不怒呢!

从根本上,贾宝玉就排斥主流的男性世界。他不喜欢四书五经。传统儒家社会为男性设定的发展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科举入仕从而荣身荣家是深植于许多男性内心深处的执念,所以贫寒如贾雨村,豪富如贾府子弟等,无不将科考求仕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贾宝玉却独独厌弃举业,排斥时文,被家族视为不肖子弟。

他不喜欢结交上进之人。贾宝玉对举业的厌弃甚至延伸到对上进之人的排斥,他讨厌见到那些兢兢经营社交圈、热衷于仕途经济的男性,如贾雨村等,一度称他们为禄蠹;他虽然爱惜闺中良伴,但倘若她们说出劝诫之语,即毫不留情地翻脸,正如他冷怼宝钗、湘云,后来也与袭人渐行渐远。

他不喜欢扮演世俗的男性角色。传统社会设定了男尊女卑、男高女低的性别秩序,要求男性遵守一系列性别规范,如在女性面前表现出刚强、冷硬等上位者特质,也不能轻易流露内心情绪。作为荣国府嫡孙,宝玉的身份地位远远高于府中一干女性,但他长期厮混于内帏,在女孩子们面前做小伏低,一点刚性也无;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有人在眼前,也动不动眼中滴下泪来;他看见燕子、鱼儿都忍不住要说话,看见星星月亮,更是长吁短叹、咕咕哝哝。

宝玉这样的做派,不仅父母长辈免不了絮叨责备,连贾府的下人,如兴儿、婆子们等也对他不以为然。而他本人则全然不以为非,反而日夜厮混于闺中,所朝思夜想者,就是和女孩儿们相伴,生死都在一处。宝玉所最盼望者,莫过于能为女儿们尽一点心意,所以他为平儿理妆,送香菱茜裙,看晴雯撕扇,而在黛玉面前,更是千种体贴、万般柔情。回溯到前世,在离恨天中,作为神瑛侍者的他为绛珠仙草布施甘露,原本出于“情不情”,即如学者所说,“神瑛侍者长期对绛珠小草的灌溉是人(神)对非人之情,是不图回报的施惠与恩泽。因此贾宝玉的‘情不情’带有神性的成分,具有两个鲜明与罕见的特点:此情所施所泽的广泛性和无私性”。 因此,此世他在人间对女儿们的各种爱惜呵护之举,也全然出于不求回报的本心,爱人、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是他投胎转世、经历人间的出发点。

这样一个宝玉,出现在十八世纪的古代中国,是何等现代,何等超前,何等与环境格格不入!以至于始终陪伴着作者,目睹了《红楼梦》成书过程的脂砚斋,在批语中直言不讳地说,“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又写宝玉之发言,每每令人不解;宝玉之生性,件件令人可笑;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传奇中,亦未见这样的文字”。 那么,对于这等奇人,作者如何将胸中无限郁结难消之意投射于其身,又将如何刻画他的初次登场呢? J86m5MgZ79YEIRXjCH+QJqMdfApy/wdmeIEymdcXuexlKRTDI5ZsEN/kXnypzY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