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的增长和闲暇的增多,可以促进人类文明。
犹太商人重信誉,遵规守法,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犹太商人同样也会遇到种种法律规则与经营目标发生冲突的情境,这时候,他们的基本策略是化两难为两全。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以色列的住房问题很严重,几个德裔犹太人只好将一个报废的火车车厢作临时住所。一个晚上,几个德裔犹太人穿着睡衣,在寒风中颤抖不已地来回推着车厢。一个本地犹太人不解地问:“你们到底在干什么?”
“因为有人要上厕所,”推车人耐心地说明,“车厢里写着:停车时禁止使用厕所。所以,我们才不停地推动车厢。”
规定是铁路主管部门制定的,无论其是否有效,应由列车车厢的所有人或铁路主管部门宣布,这几个犹太人没有立法的权力,自然也没有废除某项法律的权力。
规定既然不能废除,用厕所又在情理之中,聪明的德裔犹太人就想出了让列车“动起来”的点子,只要车厢一动,规定便从其本意上不适用了,无须再由任何人来废除,规定没有违反,如厕的要求也满足了,不是两全其美吗?
所以,这则笑话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犹太人有变通法律,从形式上遵守,同时又不真正改变自己原有活动方式的智慧和能力。
我们把这么个抽象概括同一则笑话扯在一起,并非牵强附会。“道在屎溺”,笑话本是最有“道”之处。只要我们把笑话中的两难移进生意场上去,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
行贿是生意场上几乎不可缺少的手段,且大多是暗中进行的。许多国家都有禁止行贿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在美国国内,对行贿的制裁很严。
但看犹太商人是怎样做的。
利昂·赫斯是美国犹太人中新出现的一个石油富豪,在美国的大富豪中位列第21名,控制着颇具规模的阿美拉达—赫斯石油公司将近22%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拥有的财产在2亿至3亿美元之间。
在1981年之前,阿美拉达—赫斯石油公司一直使用国外进口的高价石油,同时享受着政府每年2亿美元的补贴。但从1981年起,美国政府取消了国内石油价格管制,国内石油与进口石油的巨大差价不复存在,价格补贴也就同时取消了。这么一来,赫斯也开始为自己进口的石油价格犯愁了。解决问题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向有关国家的官员行贿,争取优惠价。
为了绕开主管部门的调查,赫斯选择了一种较为直接的方法:他在给股东们的信中说:“这一笔笔数额可观的款项只从我个人的基金中支付”。这笔基金是在他个人应纳税款中扣除。
也就是说,赫斯是用个人的钱在为公司业务铺路。不单如此,他还得为这笔铺路费交纳个人所得税。这样一来,赫斯就干干净净地避免了涉嫌有争议的法人行为,更准确地说,行为本身仍然存在,但已不是法人行为,赫斯也没必要再把付款的去向向股东们说清楚了。不过,只要贿赂,优惠价的原油就会流进来,公司就能挣大钱,赫斯个人的腰包就会随之鼓起来,他的个人基金也不会枯竭。而且,美国政府也可以一方面禁止行贿、一方面又分享行贿带来的利益,而股东也乐得让赫斯用他自己的钱为他们谋利益。
赫斯没有违反政府有关规定,但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使它完全不适用了。
他的这笔个人基金与德裔犹太人在寒夜中颤抖不已地推动车厢,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