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人的社会属性

以上三种限定构成了三个基本问题:个人的职业选择,决定我们在地球天然的限制下得以生存;如何获取在群体中的位置,使得我们能通过合作来分享其所带来的利益;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人类的两性,而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赖两性的合作,也就是爱情与婚姻这一事实。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发现,人的生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与性。任何一个人在对这三个问题做出回应时,都会显著地表明他对生活的意义的深层次的理解。对此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例如一个人的爱情生活不顺利,对自己的职业也无法尽心尽力,朋友也很少,他还感觉到在跟同伴相处时很痛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由于他的生活中存在着这些限制,他一定会认为“活着”是一件很难也很痛苦的事,这个人经受过太多的挫折,却很少有机会去解决。通过这样的感受,他就会得出自己的活动方式与范围,他会认为,生活的意义就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了这个目的,就要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的接触。而反过来我们假定一个人有着美好和谐的爱情生活,他的工作也很顺利,朋友也很多,有着很广阔的人脉。那么可以断言,这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一定会是这样的:生活是多样性并富于创造的过程,存在着很多的机会与可能,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这样这个人对生活意义的定义就会是:生活的意义是来自同伴的交往,是作为群体的一员,并对人类共同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正确的“生活的意义”的共同特点,以及正确的“生活的意义”的共同特点。所有生活的失败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娼妓——之所以失败,无不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基本的归属感与社会兴趣。这类人不信任他人,不相信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所遇到的职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性的问题。生活对于他们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因此他们对生活意义的认定就会是:没有人能从实现目标中得到好处,兴趣只是自己的事情。他们所争取的只是个人虚假的优越感,他们认为的成功也只对自己有意义。当一个谋杀犯手握一瓶毒药时,很可能可以体会到权力感,但也只能让自己相信自己是重要的,在他人的眼中,这瓶毒药并没有让他显得更重要。这也就是说,只属于一个人的意义等于毫无意义,意义只产生在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中。这就像那些只被一个人理解的词语不能算作词语一样。人的目标与行为也是如此,它们的意义只能是对他人产生的效果。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想要突出自己的重要性,但如果无法认识到人的重要性是来自一个人对他人的作用,那么这个人就会步入迷途。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的宗教团体的领袖的。

有一天这位领袖召集起她的信徒们,告诉他们世界末日将会在下周星期三来临。于是她的信徒们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财产,放弃了一切,开始紧张地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结果可想而知,星期三到了,但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到了星期四,有些人就汇聚起来去找这位宗教领袖。这些人说:“看看我们吧,我们放弃了一切,不顾别人的嘲笑,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消息来自最可靠、最有权威的人。现在星期三已经过去,为什么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呢?”而这位女士回答说:“我说的星期三,并不是你们的星期三!”

她的行为告诉我们,任何只属于自己个人的定义都是不可靠的。

任何真正的“生活的意义”都有一个显著的标志,那就是它们无不都是属于群体共同认可的,是能够被分享的。一种能为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好方法,如果无法同时也帮助他人解决类似的问题,那就不会是真正有意义的方法。即使是天才人物,无论其多么了不起,也只能通过被别人来认定才能成为天才。这也就是说,生活的意义只有在团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我们这里所说的不是职业动机。我们不管职业,只在意效果。那些能很好地应付生活中出现问题的人,他的言行给我们的印象是这样的:生活的意义出现在对他人的兴趣与互动合作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同伴的影响与引导,在遇到困难时,他会尽量采取避免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方式。

上述观点对很多人说来,都会有点质疑。人们会怀疑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体现在自己对他人做出的奉献中,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助上。有人也许会这样问:“对我自己,我又该做些什么?如果一味地考虑他人,为别人的利益做贡献,难道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让自己感到痛苦吗?一个人想要发展,是不是应该也为自己多着想一下?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吗?”这样的质疑的提出,实际上是立足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把对他人的贡献作为自己生活的意义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他的情感也都倾向于这个因素,他就自然会促成自己成为最有贡献的形态。他会为了这种目的调整自己,会根据这种需要来锻炼自己掌握各种必要的技巧。认定目标后,他就会自动开始相应的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会变得充实起来,并能很好地处理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生活问题。我们就以爱情与婚姻作为例子来阐明这点。如果我们深爱着自己的伴侣,并在努力丰富我们所爱的人的生活,我们就会自觉地去尽可能地发挥我们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要是没有这一基于奉献的目的,想要完善自己的品格,那只会让自己感到毫无意义,使得自己丧失快乐。

关于奉献是生活的意义真正的要素,还可以通过一点来证实。如果我们认真检视我们所继承的那些由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会发现,他们遗留给我们的,几乎全都是对人类整体生活的贡献。那些已经开发了的土地,那些道路和建筑物;那些好的传统,了不起的思想、科学、艺术的遗产,还有很多处理人类面临的问题的技术手段,还有他们通过交流得出的生活成果,等等,无不都是作为对全体人类的贡献而保留下来的。我们也需要再看看上述例子之外的,那些拒绝合作、为生活做出另外一种定义的,那些只会想着“我怎样逃避生活的压力”的人,看看他们留下了什么?这些人不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死亡,他们的生命也是贫瘠的,就连我们居住的地球似乎都会对这类人这样说:“我不需要你们,你的生命毫无价值。你的目标、你的观念不属于未来,滚开吧,一无用处的人!快点死吧,快点从我身边消失吧。”对于拒绝合作并把与人合作当作羞耻的人,我们只能这样对他们说:“你们是无用的。没有谁需要你,快点走开!”当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文化里,的确存在很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努力,不去加以改造完善。前提是,这样的改造与完善是基于全人类的幸福的。

了解这一事实的人处处都有。这样的人深知生命的意义来源于对全体人类的兴趣,这样他们才会去努力培养自己对社会的兴趣和热爱。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宗教都具有救世济人的目的。历史上所有堪称伟大的运动,无不是人们企图增加社会全体利益的产物。大多数宗教就是以此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的,也是人类社会为这样的目的奋斗的主要力量。然而宗教的宗旨总是受到曲解与被利用,除非它能更直接地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否则我们很难从它的表面看出它还能有其他作用。通过科学的办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个体心理学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我相信,它还有更进一步的贡献。相较于其他手段,科学使得人们对同伴、对社会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因此,它很可能比政治或宗教更能接近这样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对他人更感兴趣。

被赋予生活的意义,其实质就好比人类事业的守护者与破坏者,因此了解这些意义的形成原因、它们彼此间的关系,能引导我们生活得更有意义。假如其中某些因素导致了严重的错误引导,该如何面对与处理,就是一件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这在今天,恰恰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学不同于生理学、生物学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利用对“意义”以及“意义”对人类行为和人类未来的影响的分析了解,来增进人类的福祉。 /LQkLvFdgNgmpWf5SjenprbyapY49j3TBFMMUbRTnWgqRxCH3Yj+wH/3LGcU/p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