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亭法律实务书系”,是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组织撰写的法律实务类书籍。丛书作者均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专业律师,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丛书的选题和写作体例,均以实际发生的案例分析为主。作者力图从实践需求出发,为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寻求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云亭律师事务所成立以后,创始合伙人唐青林、李舒一致决定以专业耕耘作为立所之本,鼓励所有云亭律师践行“一万小时”的专业发展理论,在各自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实现“一米宽、十米深”的专业耕耘模式。
能把法律问题写好是优秀律师的看家本领。对于任何专业知识,我们认为有五个渐进的层次:听不懂、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出、写得好。我们希望云亭律师都能把专业的问题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训练成为“写得好”的最高级别。
打赢官司靠的不是口才而是思辨能力和文字能力。打赢官司的律师,并不仅仅是口才好,更加重要的是笔头功夫好。根据我从事法律工作25年的经验,律师的写作能力和办案能力之间绝对存在正向促进关系。有理不在声高,只要你思维缜密、开庭之前起草了逻辑严密、法律精准的代理词、哪怕是口吃的律师也一样能赢得诉讼,所以说笔杆子是律师极其重要的武器,写作乃律师安身立命之本。一份优秀的代理词和辩护词,其背后其实是文字功夫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而写作是迅速提高在某个领域的专业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我们云亭律师事务所的每一位新律师,都必须经过写作训练这个关,迅速提高文字能力。
法律专业写作最难的是什么?是必须克服懒惰。和写作相比,看电视显然更加轻松愉快,写作经常面对的是清净、冷板凳。中国法制出版社资深编辑赵宏老师和我们座谈的时候曾说:“写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必须每天勉强自己一点点!”这句话我们至少在不同的场合给云亭律师事务所的同事说了10遍。律师确实都很忙,离开学校之后,永远不会有一整段时间用于写作,但是写作的时间都是抽出来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云亭鼓励他们耐住寂寞、长期坐冷板凳、坚持研究法律问题、把自己的研究所得写出来,这样不仅锻炼思辨能力、还锻炼写作能力。
“云亭法律实务书系”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云亭规定全所律师办理任何案件,都必须针对每一个争议焦点进行法律检索和案例检索,据此起草代理词、辩护词等法律文件,确保和提高办案质量。办案完成后,这些法律和案例检索成果,是封存在电脑中还是让它们充分发挥余热?云亭律师事务所倡议所有同事们在办案结束后花费时间,把办案中针对争议焦点的法律和案例检索成果和形成的法律判断,每个争议焦点整理成一篇文章,在云亭的微信公众号(“法客帝国”“公司法权威解读”“民商事裁判规则”“保全与执行”)发表出来,供所内和全国各地的律师同行参考。这些文章都是真实的案例中遇到的真实的争议焦点,例如《侵犯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股东签署“分家协议”有效吗》《股东是否有权查阅原始凭证》,这些内容都非常实用,所以文章发表出来后非常受法律实务界欢迎。
为什么云亭律师大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云亭倡导每一位律师“忙时作业、闲时作文”,长期积累。强烈建议每一位云亭律师,凡是不开庭和不见客户的日子,坚持到律所坐班,坚持阅读案例和写作,练就火眼金睛并准备好敏捷的头脑。坚持写作,坚持“磨刀”。
我们相信,在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如果这个律师坚持写100篇文章,那么他至少已办理过数十个该领域案件、至少检索和阅读该领域1000个判决书。这样坚持下来,该领域便很少再有话题能难倒他,他其实已经足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律师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写作经验,主要有如下三点:(一)写作不能犯三个错误:不犯专业错误、不犯文字错误、不犯表述错误。(二)写作应该主题明确、观点明确:每个争议焦点写一篇文章,而不是多个争议焦点混合在一起;裁判规则总结精准、观点明确、不模糊。(三)文章应尽量直白易懂。哪怕读者对象是非法科专业人士,也能够看明白,切忌为了显示专业水平而拽专业术语,让人云里雾里看不懂。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中国法制出版社各位领导和编辑的关心帮助下,“云亭法律实务书系”已经出版和发行了40多种书,“云亭法律实务书系”已经成为云亭专业化发展的一张名片,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法律教授、法官、法务、律师等法律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不辜负每一位关心和帮助我们的领导、法律界同行和每一位“云亭法律实务书系”的读者。
唐青林 李舒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202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