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玉泉寺志·词翰篇》记载,仙人掌茶产于“荆州玉泉寺”附近的“清溪诸山”。这一带环境优美,“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该茶即生于“此中石上,叶枝如碧玉,制成后,拳然重叠,其状如手”,故名“仙人掌茶”。此茶“清香滑热,异于他者”,能“还童振枯,扶人寿”。当时玉泉寺住持玉泉真公经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仍保持童颜。
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李白与侄儿中孚禅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栖霞寺不期而遇,中孚禅师以仙人掌茶相赠并要李白以诗作答,遂有此作。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李白用雄奇豪放的词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
,山洞往往有乳窟
,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
,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
。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
,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
,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热,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
。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涯肩
。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
,顾惭西子妍
。
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
讲罢清阴转绿槐,
露芽珍赐下银台
。
品高迥压仙人掌
,
味绝堪名瑞草魁
。
分贶虽从稽古出
,
看题知自迩英来
。
晴窗碾试供诗社
,
先听声轰万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