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梁鸿《五噫歌》
日升月落,岁月辗转,梁鸿已经不记得这是和妻子孟光隐居的第几个年头了。吴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他给人做工舂米,供养家用,回家有妻子的热汤暖饭,互诉情衷。这样简单的日子,虽有贫苦,却格外踏实。
这一日,雇主皋伯通来四处巡视,偶然看见了孟光给梁鸿送饭。这本是乡野生活的一个小小剪影,却深深震撼了皋伯通的心。只见身材粗壮、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孟光恭恭敬敬地走到身姿俊伟、眉目清秀的梁鸿面前,微微颔首,把盛饭的盘子高举齐眉,才请梁鸿进食。
皋伯通满心疑惑:若是寻常雇工,怎会顾及这诸多繁文缛节,而且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让妻子守礼知节?可若是有经世之才的隐逸高人,他又怎会娶了这样一个粗笨鄙俗的妻子呢?弄清楚来龙去脉以后,皋伯通方才恍然而悟,马上把梁鸿一家奉为上宾,以礼相待,对孟光也多了几分钦佩与赞赏。
梁鸿与孟光的过往,才被一一提起。
少年时期的梁鸿,像许许多多个年轻人一样,没有什么传奇色彩,反而多了一丝黑色幽默。他饱读诗书,博学多通,在太学结束学业以后,并未像很多文人一样著书立说,反而选择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一场失误引发的大火,使他失去了住所,还波及周围的人家,可这事故中却无处不彰显着梁鸿的风度与人品。他挨家挨户去查问损失,主动提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少,梁鸿便提出做工来补偿,并且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尽管那家主人后来被梁鸿的高风亮节打动,愿意将赔偿原数奉还。梁鸿却坚决推辞,完成赔偿以后决定回乡务农。
自耕自收,读书养性,梁鸿的生活平淡如水,悄然已至而立之年。此时,他在上林苑的事迹早已传遍了整个扶风县,乡人仰慕他的高洁品格,崇拜他的满腹才华,纷纷想招这位穷乡僻壤里的高人为婿。梁鸿心如明镜,了然这些人心里的盘算,无非是想借他微不足道的赞誉加诸自身,于是将前来提亲的人一一拒绝。
谁也没料到,最后得到梁鸿青睐的,是当地有名的又丑又黑的老姑娘——孟家女。不得不说,她在当时也是一个传奇。
孟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却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家。按理,富养的小姐就算不能倾国倾城,至少也是养尊处优,肤白貌端。偏偏孟家女一样都不占——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肤色黧黑。即便在今天,这样的样貌也是乏善可陈,更不用说在重视门第和容止的汉代了。孟家女的爱情之路遍布荆棘,一是自己的先天条件,一是世人的流言可畏。就这样,她一直没有成亲,成了老姑娘。
即便如此,孟家女也不愿将就。特别是听说了梁鸿的事迹以后,被他的才貌与人品折服,她甚至许下了诺言——嫁人当嫁梁伯鸾。她也坚信,梁鸿那样的君子能透过她的皮囊看到她的内心,欣赏她,喜悦她。
一切好像都是水到渠成。梁鸿听到孟家女的事以后,迅速请人来下聘礼,两家很快商定了婚嫁之期。
像所有新婚女子一样,那一天的孟家女头上满珠翠,身上遍丝罗,比任何时候都要光彩照人。然而,这样的她却让梁鸿大失所望,连看都不愿多看她一眼。他想要娶的,不是装点门面的大家闺秀,而是那个真诚朴实的、不被外在束缚的丑姑娘。
得到了答案,孟家女不但不恼,反而喜形于色。她缓缓绾起长发,换上粗布衣,拿出劳作工具。她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想验证一下,她的夫君是否名副其实、贤明赤诚。说完,莞尔一笑,开始穿梭织布。梁鸿喜不自胜,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对于很多人来说,爱情不是门当户对的炫耀,而是心有灵犀的熨帖。孟光若看不穿梁鸿的视而不见,那她便无法与他共患难,心意相通。梁鸿有心试探,而她也在故意掩饰。如果梁鸿出于虚荣,默许她的花枝招展,那他也非她中意的才貌俱佳的良人。
三观始终一致,共同赢取了这场博弈,梁鸿与孟光才算揭开了婚姻的序幕。
男耕女织,粗茶淡饭,看山间日落,听林间鸟鸣。这样执手一生,也堪称一段佳话。只是平静日子总免不了世俗烦扰,慕梁鸿之名而来的人虽不频繁,却从未断绝,请他撰文的有之,求他教学的有之,甚至劝他入仕的亦有之。生活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好。
那天,月色清凉,光芒皎洁,孟光徐徐启唇:你曾说遁世归隐,避尘世纷扰,却为何沉吟至今,未有绸缪?梁鸿这才幡然醒悟,成婚以后,他身旁有妻,从未操劳,竟连最初的志向也抛诸脑后。至此,已无须多言,他的心里有了盘算。
第二日,踏着被雾湿的小路,就着未尽的月色,梁鸿毅然携手孟光归隐灞陵山中。居无所,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枝和茅草搭起草棚;食无谷,他们开垦荒地,种上小麦和谷物。闲暇时,梁鸿便弹琴娱乐,孟光便穿针引线。普普通通的日子便在这一弦一柱、一丝一缕中晃悠悠地过去了。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真正的隐士是怕的。灞陵的山并不幽深,也不算陡峭,挡不住那些俗套的人登门拜访。梁鸿在家乡的日子再次重演,他们不胜其扰,决定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去更幽深的地方继续归隐生活。
一路上,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再想到穷苦百姓的艰难挣扎,梁鸿困顿已久的思绪终究还是倾泻而出。他随口而吟,作了那首《五噫歌》:在那高高的北邙山上,俯瞰壮丽的都城洛阳,宫殿连云蔽日雄伟异常,也遮住了百姓的忧伤。连绵不断的宫殿,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孟光听懂了他心里的歌,并且鼓掌称贺。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真话,尤其是批评的真话。当时在位的东汉章帝刘炟听闻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妇。他们隐姓埋名、颠沛流离、掩盖行踪,这才逃过一劫,在齐鲁之地过了几年太平日子。这些,孟光从换上荆钗布裙的那一天起,便已经做好了准备。所以,她无悔,她无怨,她的使命便是——支持自己的夫君,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花开复花落。经过几年时间洗礼,汉章帝震怒微减,他想起梁鸿的《五噫歌》时,多了一丝反省,这样直言敢谏的士子若能招为己用,总比散落在民间更好。于是,征召入京的圣旨经过一道道关、跨越一道道卡,终于还是到了梁鸿隐居的地方。
透过现象看清了本质以后,梁鸿清楚地知道,伴君如伴虎,政途满荆棘。《五噫歌》终究是皇帝乃至世人心中的一根刺,他的志向此生都不可能实现了。与其在朝堂上仰人鼻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不如剥去所有声名的点缀,刨去所有才学的装饰,做一个无名小民。于是,他们又踏上了隐居吴地的路程。
梁鸿满腹才学,可他的一生却与传统文人的志向背道而驰——他人求富贵,我独喜素朴;他人逐名利,我只求归隐;他人名千古,我只求自在。走到哪里,隐居到哪里,这是他最后的倔强。而这样的梁鸿,也只有一开始便抛弃了所有富贵光环的孟光,才真正了解他,才能与他执手相伴一生。
从此,他们的日子定格为平凡,但那一个个举案齐眉的瞬间,却成为多少人遥首期颐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