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他年谁寄相思锦:秦嘉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秦嘉《赠妇诗》其一

美人迟暮,红颜老去,最是让人怜惜。可如果美人依旧,红颜常驻,却再等不到那双凝望的目光,人生又有何意义呢?

菱花镜前,容颜已碎。可是回望从前,徐淑眼中的柔情却一如既往地澄澈清明,那个对她牵肠挂肚的男子,那个让她矢志不渝的男子,从未改变模样。

在民风质朴的陇西,秦嘉与徐淑的婚事是一场众望所归的盛事。

琴瑟和合,钟鼓齐鸣。一片鼓乐声中,秦嘉徐徐掀开了新娘子的盖头。她含羞带怯,笑语嫣然,一双水眸映出的秦嘉有几分激动,有几分紧张,微微颤抖的两双手慢慢交叉紧握。这一握,就是一生。秦嘉大婚的喜悦溢于言表,更曾用《述婚诗》二首记载了婚礼的隆重,以及自己能赢取心爱之人的喜悦: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

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惧德不仇。

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秦嘉《述婚诗》其二

美好的时光里,每一天都是好天。花胜赏,便漫步小径,执手相看;微风起,方可倚栏远眺,眉目投心;香袅起,最宜捧卷读诗,窃窃言语。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谱写你侬我侬的动人诗篇。

新婚不久,徐淑身体不适,常常精神不振,愁苦缠身。当时的秦嘉任上掾之职,负责州郡的一些琐碎事务,被杂事所累,分身乏术。可秦嘉又担心妻子身体,不忍冷落徐淑,一时间陷入两难。徐淑一向通情达理,不愿秦嘉“内顾旷职”,便决定回娘家调养。

本是燕尔新婚,情深意浓,却不得不分居两地,遥望怀人怎不叫人唏嘘。但是,幸福的日子里,鸿雁传书,聊寄相思,思念之苦其实也裹着甜。这一日,徐淑收到了秦嘉的家书:

暧暧白日,引曜西倾。

啾啾鸡雀,群飞赴楹。

皎皎明月,煌煌列星。

严霜悽怆,飞雪覆庭。

寂寂独居,寥寥空室。

飘飘帷帐,荧荧华烛。

尔不是居,帷帐何施?

尔不是照,华烛何为?

——秦嘉《赠妇诗》(节选自《玉台新咏》卷九)

身为七尺男儿,秦嘉毫不吝啬表达,他坦言妻子离开之后,自己“寂寂独居,寥寥空室”,那份茕茕孑立的孤独是难以忍受的。没有妻子,再华美柔软的罗帐也只是虚设,再璀璨耀眼的灯烛,也不过是无用。那一刻,男儿有泪,徐徐而下,没有人会嘲笑他的深情。

不知不觉,已至岁末。秦嘉作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汇报工作,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好机会,抓住了便可能平步青云,放弃了也许此生就庸碌无为下去。作为传统文人,秦嘉的骨子里自是想抓住这个机会,也不枉他满腹的才志。不久,秦嘉被任命黄门郎,总能经天纬地一展抱负,但他始终不忘荆钗布裙家中娇妻。

意方动,心已随着鸿雁飞到了徐淑身旁。他派去了接她至洛阳的车驾,带去的还有他的相思几许,化成笔墨说与她知。

徐淑静坐窗前,翘首以盼的目光有了回应的消息,抚摸着信中的字迹,想象着夫婿春风得意的神情,想象着远人毫不掩饰的思念,嘴角不由自主漾起了柔波。只是,徐淑收下了他的相思,却未能亲自前往。事实上,此时的徐淑疾病已深,根本无法承受车马劳顿之苦。

徐淑也许不会知道,身在洛阳的秦嘉是如何望眼欲穿,是如何满怀期待。当看到派去的车马空空而归“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他的那份失落在那一瞬间凝成了霜。秦嘉心思起伏,给妻子寄出第一首《赠妇诗》表达相思之情,表明自己的心志:“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好的感情,是需要交流、回应的。丈夫前途光明是喜,丈夫一心牵挂亦是喜,然而她病体缠绵,不能与他共襄美事、携手共进,至少也不要成为他的负累吧。她所能给他的,也只有书信一封。“淑得书,以疾未愈,不能往,报以此书”:

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

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

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

君今兮奉命,远适兮京师。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瞻望兮踊跃,伫立兮徘徊。

思君兮感结,梦想兮容辉。

君发兮引迈,去我兮日乖。

恨无兮羽翼,高飞兮相追。

长吟兮永叹,泪下兮沾衣。

——徐淑《答夫秦嘉诗》

徐淑的善解人意与情谊深厚,多多少少安慰了秦嘉寂寥而又苍白的心。他担心妻子病中无聊,心思愁闷,便又托人为徐淑带去礼物——宝钗、鞋子、好香以及自己经常弹的素琴,以慰思念之苦。他在《重报妻书》中认认真真说了自己此举的原因:“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采,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 ,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

这份细致与贴心,哪一个女子不眷恋,哪一个女子不感怀?徐淑将秦嘉的书信熨帖自己的心,感受自新婚便不曾停止的悸动,眼前的物件虽小,却承载着他一腔的挚情。

寒来暑往,燕雀归巢。秦嘉又陆陆续续寄了几封《赠妇诗》。他不顾“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决定亲自驱车,前往徐淑处面叙款曲,怎奈“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交通不便,未能成行。他遥寄礼物,款款深情,却终究不能面面相对,痛诉心肠。

离别的日子里,欢乐愈少,忧愁益增。也许这样,久别以后的重逢才更加可贵吧。秦嘉这样告诉自己,一边翘首企盼,一边悉数流年,徐淑也一如既往地期许着,盼望着。

然而,不测风云骤降,惊破一对鸳鸯。那一日,徐淑像往常一样,煮一壶沸腾得正好的茶,在盘旋的袅烟里,翻开他写的书信,等他。可她再没等来相会的日子,却听到了秦嘉病死的噩耗。延熹七年(164年)冬,汉桓帝南巡,远至云梦,濒临汉水。秦嘉奉命随行,途中感染风寒不治,病逝于津乡亭(今湖北江陵县)。

泪水已流尽,心头已疮痍。徐淑不顾天寒地冻、山高水恶,不顾病魔缠身、亲友劝阻,毅然亲往洛阳扶柩归葬。她心心念念的,只有那孤零零地躺在冰冷的棺椁里的她的夫婿——秦嘉。她只要他跟她回家。

她本想抱着与秦嘉的回忆,抚养孩子成人,然后孤独终老。可她“性行暴如雷”的兄弟竟找上门来逼她改嫁。她这才明白,失去了丈夫,她连自己的人生也不能做主了。她凄然一笑,拿起平日做女工的剪刀,毫不怜惜地朝自己的脸上划去——没有了这张皮囊,谁还会逼她嫁人呢?两行清泪和着鲜血涌了出来,徐淑义正词严地写下《为誓书与兄弟》:“将欲长育二子,上奉祖宗之嗣,下继祖祢之礼,然后觐于黄泉,永无惭色。”

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将她从秦嘉的身边夺走。

后来,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这样评价他们:“秦嘉夫妇往还曲折,具载诗中。真事真情,千秋如在,非他托兴可以比肩。”寥寥数语,将秦嘉与徐淑的过往作结,虽也恳切,虽也真挚,却依然遮不住他们至死未重约的心伤。

徐淑颤颤巍巍地想起前生,始终忍不住遗憾,他奔赴洛阳之时,她没能与他相见;他派车来接时,她没有前去团聚。南飞的大雁又重回,可再也盼不来温暖她岁月的一封封书信了。往事一幕幕,慢慢化作一首不成曲调的歌,散落在她日渐微弱的气息里: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再…… SFfSZ334pho5nQE39IX3bI+o+Ovn828bYA+FBuM0eInr+i5v6IFWepQ0ds04OG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